學術活動
當前位置: 首頁 > 科學研究 > 學術活動 > 正文
清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研究院《材料科學論壇》學術報告:面向應用的超導新材料設計和高壓研制

清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研究院《材料科學論壇》
學術報告

題目:
面向應用的超導新材料設計和高壓研制

報告人:
靳常青 教授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
 
時間:
2018年6月21日(周四)15:30

地點:
清華大學主樓11區(東配樓)二層,電子顯微鏡中心會議室228房間

聯系人:
朱靜老師 62794026  jzhu@mail.tsinghua.edu.cn


摘要:
作為決定物質狀态的基本參量,高壓極端條件可以合成常規條件難以制備的新結構、實現新性能,為研制具有特殊用途的功能材新料提供了獨特平台。随着人類向太空、深地、大洋等極端環境的拓展,對材料在極端環境服役的需求日益增強,高壓極端條件材料科學成為新興交叉學科。超導材料具有獨特的零電阻和抗磁性,在信息、能源、交通領域具有重要的應用前景。
報告結合本組的工作,通過引入并拓展高壓自氧化和内壓縮等技術,彙報我們研制發現的幾類超導新材料及特性。
(I) Cu12(n-1)n銅基超導體系(簡稱“銅系”):“銅系”隻含銅和堿土氧化物,不含稀土、铋、汞(铊)等銅基超導材料常見的稀有、易揮發、有毒元素,組分簡單環境友好。“銅系”在空氣環境非常穩定,常壓超導溫度(Tc)可達120K,載流特性可媲美性能最好的Y123。 (II)“頂角氧”型銅基超導材料體系:設計并成功實現了頂角氧摻雜機制,刷新了含單層銅氧面結構超導材料的Tc。(III)鐵基超導主要體系之一的“111”體系:“111”體系具有的獨特的無極化解離面,表面和體态嚴格一緻,對“111”體系的研究扭轉了基于此前鐵基超導材料對機理的主流認識。

個人簡曆(簡介):
靳常青:1991年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博士畢業,1997年榮獲傑青(材料工程學部)。1998年破格晉升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員,現任國際高壓科學技術促進會執委、國際晶體學聯合會(IUCr)材料晶體學委員會主席、中國晶體學會副理事長兼極端條件晶體材料專委會主任、科協先進材料聯合體專家委員會委員。作為大會主席,攜手國内同行于2017年成功主辦了第26屆國際高壓科學技術大會,該會2年1屆是高壓領域最重要的系列學術盛會。他20餘年來從事高壓極端條件功能新材料研究,作為主要成員發現了包括銅基Cu12(n-1)n超導體系和鐵基超導主要體系之一的“111”體系、自旋電荷摻雜分離的新一代稀磁半導體、壓力誘導的拓撲化合物超導等系列功能新材料,揭示了近百個高壓新相。拓展了高壓高溫合成技術,組建了我國首套高壓低溫強場集成實驗系統,成功應用于極端條件功能材料研究。在包括自然、PNAS、JACS等SCI期刊發表文章300餘篇,連續入選2015、16、17年度 Elsevier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授權18項發明專利。受邀國際會議大會\主題\邀請報告80多個。因對高壓新材料和性能的研究當選美國物理學會和英國物理學會會士,榮獲日本國際超導中心獎、葉企孫凝聚态獎等獎項、中科院傑出科技成就集體獎(主要貢獻者),2016年率隊榮獲國家自然科學2等獎。


 

Copyright © beat·365(中国)唯一官方网站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beat365 逸夫技術科學樓 10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