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研究院《材料科學論壇》
學術報告
報告題目: 等離子激元催化劑在可再生能源領域應用
報告人:楊陽(美國中佛羅裡達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
報告時間:2018年12月12日(周三)下午3:00
報告地點:清華大學逸夫技術科學樓A205報告廳
聯系人:王轲老師 62786252
歡迎廣大師生踴躍參加!
報告摘要:
由于近年來對于太陽能的開發和利用進行的如火如荼,各種不同的太陽能利用技術被陸續開發出來,例如太陽能電池、光催化制氫、光熱海水純化等。但目前看來,探索新的太陽能利用方式并開發高效率、壽命長、可循環使用的材料仍将是今後很長時間内相關研究的熱點課題。由于二氧化钛(TiO2)是一種穩定的吸光材料,很長時間裡一直是太陽能利用的熱點材料之一。但由于 TiO2的禁帶寬度較寬(3-3.2 eV)導緻了其隻能吸收紫外光波長範圍内的太陽能。本課題組最近研發出的通過控制材料缺陷種類及濃度實現具有可見光甚至近紅外光吸收的等離子激元材料,進一步開發具有全光譜太陽光吸收的新型納米結構薄膜材料将是未來幾年的工作重點。具體側重點為以下兩種材料:具有氧缺陷(空位)的鈣钛礦型钛酸锶(SrTiO3)和鋁(Al)-TiO2異質結構的納米薄膜材料。具體實驗設想為:以TiO2納米結構薄膜材料為模闆,通過水熱法原位反應合成SrTiO3納米結構薄膜材料,并通過化學方法還原處理在SrTiO3薄膜中制造氧缺陷,從而調控材料的光吸收性能。此外通過物理沉積技術在TiO2薄膜表面沉積具有等離子激元性能的Al納米顆粒,實現在納米尺度電磁性能的耦合。通過光電化學和光學測試手段表征電磁耦合的作用機制,同樣也可研究在納米尺度下材料性能受尺寸效應的影響規律,進而為設計出新型基于等離子激元的全光譜光催化材料打下基礎。
個人介紹:
楊陽教授于2010年畢業于清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2010年至2012在德國紐倫堡大學從事洪堡學者研究。2012年至2015年在美國萊斯大學從事斯莫裡學者研究,師從石墨烯材料大師James Tour教授。2015年至今就職于美國中佛羅裡達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任助理教授。楊陽教授的研究領域涵蓋納米薄膜材料的制備及應用,新能源電池及催化研究,柔性電子學及器件研究等,已發表論文逾90篇,H因子31,已申請及授權專利8項,并榮獲皇家化學學會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雜志評選的2018年度傑出科學家稱号及2018年度 Scialog Fellow。
楊陽教授課題組主頁:http://www.yangyanglab.com.
郵箱:Yang.Yang@ucf.e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