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研究院《材料科學論壇》
學術報告
報告題目:“動”察秋毫 --用納米機電器件來探索微尺度世界
報告人:王曾晖博士(電子科技大學)
報告時間:2019年8月8日(周四) 上午10:00
報告地點:清華大學逸夫技術科學樓A205學術報告廳
聯系人:劉锴老師
歡迎廣大師生踴躍參加!
報告摘要:
納米機電器件,顧名思義,是具有機械運動自由度的納米電子器件。此“能動性”使得這類器件在研究低維及納米尺度的物理現象中具有一些獨到的潛力和優勢。這個報告将主要介紹幾個例子:利用單根碳納米管來研究低維相變;利用黑磷納米諧振器的多模諧振來測定黑磷晶體的各向異性;以及在二硫化钼納米機電諧振器中探索布朗運動及非線性效應。在這些工作中,低維納米材料的機械運動被用來幫助探索新的低維現象和納米材料體系,使得研究者能“動”若觀火地檢測到一些原來不容易被觀察到的現象,進而帶來新的發現。
報告人簡介:
王曾晖博士本科畢業于複旦大學物理系。在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物理系獲得博士學位後,先後在美國康奈爾大學和凱斯西儲大學開展科研工作。目前就職于電子科技大學。(課題組網站: sites.google.com/site/uestcnano)
王曾晖博士長期從事微納米傳感器、納米機電系統、納米器件物理等領域研究,累計在Science, Nature Nanotechnology, Nature Communications, Science Advances, Nano Letters, ACS Nano等期刊上發表相關期刊論文24 篇,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性研究成果:包括首次利用單壁碳納米管諧振器作為相變傳感器觀察到了低維相變;首次在單晶的二氧化釩納米器件上厘清了該材料相變的物理機制;首次實現了二硫化钼單晶的二維納米諧振器;系統地研究并闡明了二維納米諧振器的動态範圍;系統地研究了非常規形态二維納米諧振器的機械性質;首次觀察到了納米機械器件自發布朗運動的衆多諧振模式,并直接觀察到各模式的幾何形态;系統地研究了多層二硫化钼場效應管器件的極限性能;首次實現了黑磷單晶的二維納米諧振器;開發了全幹法的懸浮二維納米器件制備技術;系統地研究并闡明了黑磷二維納米諧振器中的各項異性特質;首次通過多模諧振測定黑磷晶體的晶向和各向異性等等。
王曾晖博士多次在各類國際會議受邀請作特邀報告。目前擔任SCI期刊Micro & Nano Letters的Associate Editor, IEEE International Frequency Control Symposium技術委員會成員,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anotechnology技術委員會成員,以及AVS International Symposium中的MEMS/NEMS技術委員會及2D Materials Focused Topic技術委員會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