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題目:低維半導體傳感:從材料、器件到機器人觸覺構建
報告人:潘曹峰(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
報告時間:2022年10月14日(周五)上午10:00-12:00
報告地點:清華大學逸夫技術科學樓A205學術報告廳
聯系人:劉锴老師
摘要:
觸覺感知是人工智能的核心之一。通過電子手段模拟人的感知一直是人工智能領域的重大挑戰,相比于發展較為成熟的幾種感觀(視覺、聽覺、嗅覺和味覺)的微納敏感器件仿生,觸覺的仿生還是一個尚未攻克的難題。圍繞傳統觸覺傳感器陣列集成度與分辨率低、無法兼顧高靈敏度與寬線性響應、柔性可延展性差等難題,提出通過調控低維半導體結構-界面-能帶來探測應力的思路,開展觸覺傳感全鍊條研究,成功構築了人工智能機器觸覺,針對集成度與分辨率低等,創新性地構築ZnO納米線陣列并以其發光特性來探測應力,實現千萬級像素集成2微米超高分辨率的世界領先的觸覺傳感陣列;針對靈敏度與線性檢測範圍等,構築了微米級超薄複合可拉伸傳感材料,闡明多級次結構-力學-系統應變的内在關聯,實現了寬線性響應和389dB超高靈敏度的多物理量柔性觸覺傳感;實現微細動作精确操控與觸覺感知,成功集成到智能假肢與機器人上,實現物體的準确可控抓握,使機器人實現觸覺傳感功能。
報告人簡介:
潘曹峰,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2005、2010年分别于清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獲學士、博士學位, 2012年獲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其後于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進行博士後研究。2013年加入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任研究員。
主要從事低維半導體傳感材料與器件應用研究。在Nat. Photon.、Nat. Comm.、Adv. Mater.、Chem. Rev.、Adv. Energy Mater.等期刊上發表SCI論文260多篇,引用19000多次,H因子75,其中13篇先後入選“ESI高被引論文”。授權美國專利3項,中國專利40餘項。入選中組部QR計劃青年項目(2014)、北京市海聚計劃(2015)等;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2021)和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2016)等榮譽。作為負責人主持國家重點研發專項(傳感器專項),國家重點研發專項課題(納米專項),國家自然基金傑出青年基金、優秀青年基金、聯合重點、面上和青年項目,北京市科技創新計劃,北京市自然基金重點項目,中科院院長基金等。現任國際期刊Sci. Bull.和Nanotechnology副主編等,中國材料研究學會納米材料與器件分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