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加強黨史學習,學習載人航天精神,砥砺初心使命,赓續光榮傳統,6月21日下午,beat365無機第一黨支部與未央-材11團支部師生前往中國航天員中心開展“學習航天精神”主題教育活動。
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誕生于1968年4月1日,簡稱中國航天員中心。半個多世紀以來,中心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航天醫學發展之路,創建了我國航天員選拔訓練和醫監醫保體系,突破了載人航天器三代環控生保技術,研發兩代艙外航天服、艙載支持設備以及各型地面訓練服裝,研制了滿足基礎研究、産品研制、大型試驗和航天員訓練需求的設施設備及技術研究平台,完善了航天器醫學和工效學評價方法;發展了航天醫學工程學理論體系和工程實踐技術體系,鍛造了一支跻身世界科技前沿、勇于開拓創新的高素質人才隊伍。
在講解員的帶領下,隊伍一行人來到位于航天員中心内部的載人航天展覽館參觀學習。序廳中的神舟七号返回艙原型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大家近距離看到了返回艙的樣貌,結合專業,學習到返回艙的外表面由玻璃鋼、碳纖維材料和陶瓷材料等構成。在展覽櫃裡陳列着第一次太空授課的實驗教具旋轉陀螺、第一次出艙任務的手套等,它們承載着中國載人航天的一段段光輝曆史,彰顯着載人航天的偉大精神。登上樓梯,穿過陳列着曆次任務航天員照片的房間,大家來到展廳二層,先後參觀了航天員系統、地面測控系統等展廳,學習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三步走”戰略和發展曆史,了解了一件件珍貴物品背後的故事。一段段發展曆史彰顯着中國載人航天精神中熱愛祖國、勇于攀登、科學求實和同舟共濟的内涵。最後,大家來到位于展覽館三層的模拟失重環境實驗室,實地看到了模拟失重環境的樣貌,通過視頻觀看航天員進行失重訓練的真實過程。

大廳的空間站模型
通過此次航天員中心參觀主題教育活動,老師和同學們對我國的載人航天工程的發展和“載人航天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進一步激發了師生們的愛國熱情和為國奉獻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開拓創新,不斷進取,為材料事業和國家科技的發展做出貢獻。

師生在載人航天展覽館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