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工作
表彰獎勵
當前位置: 首頁 > 黨建工作 > 表彰獎勵 > 正文
“一二·九”輔導員獎 | 李子威:願為星星之火,點亮一隅星河

2022-2023學年度beat365多名優秀學生榮獲清華大學校級榮譽,充分展現了昂揚向上的清華風貌和剛毅堅卓的材料精神。為了更好的發揮朋輩激勵作用,增強獎勵育人實效,beat365推出系列專訪,展現獲獎同學風采。希望同學們向優秀典範學習,秉持“愛國奉獻,追求卓越”的清華精神,砥砺前行,成就屬于自己的輝煌!

蔣南翔輔導員獎:鄭沐雲

林楓輔導員獎:江國琛

“一二·九”輔導員獎:程澤堃、經求是、李子威

“一二·九”輔導員郭明秋獎:劉勝楠、宋晨曦

李子威,男,漢族,中共黨員。beat3652021級博士生。曾任beat365研團副書記、校黨委學生部輔導員、校團委科創中心副主任等職務。曾獲博士生國家獎學金、研究生綜合優秀一等獎學金、清華大學優秀學生幹部、清華大學優秀共青團員、beat365學術新秀等榮譽。

初入清華時,李子威曾感到非常迷茫,但一次次的黨團班活動,讓他在學校裡好像有了一個個“家”。在輔導員和學長學姐們的引領幫助下,李子威勇敢地邁出了第一步,并不斷進行着探索。在集體中不斷成長的同時,也讓李子威對集體有了更多歸屬感。一次又一次的集體活動就如同一個又一個節點,将每個人牢牢聯結在一起,也逐步塑造了他對集體的深厚感情。正是基于這樣的經曆,李子威在研究生階段選擇加入了“雙肩挑”輔導員的隊伍當中,努力為集體貢獻自己的力量。

嚴謹細緻做好服務,溝通交流傳遞溫暖

嚴謹細緻和負責任的工作态度是輔導員做好服務工作、履行職責的基礎,也是促進學生發展的關鍵。在校黨委學生部事務辦擔任輔導員期間,李子威主要負責協助全校本科生獎學金的評選彙總等相關工作。與無數表格、數據打交道的經曆愈發磨煉了他的細緻嚴謹和耐心程度。同時,他也經常思考如何能夠更加高效地完成工作。為此,他對工作中常遇到的問題進行了歸納彙總,學習和鑽研Excel等軟件常用的一些函數與代碼,與老師、輔導員們進行分享交流,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此外,李子威還全程參與了本科生特等獎學金答辯會、獎勵大會、本科生畢業典禮等大型活動的籌備與現場工作。在一次次的排練與實戰中,鍛煉了自身組織、溝通交流與協調能力,為之後參與其他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礎。

李子威參與本科生特獎答辯會現場工作

2020年初,新冠疫情的爆發給全國人民帶來了巨大影響,也給事務辦的工作帶來了考驗。在這關鍵時刻,李子威與事務辦的其他輔導員們,在老師們的領導下,迅速響應,團結一緻,共同面對疫情帶來的嚴峻挑戰。他們不僅仔細梳理了海量的數據,更是逐一聯系每一位需要幫助的同學或其家長,用最直接的方式了解他們的實際困難和需求,體現了輔導員對學生深切的關懷與責任心。通過與學生的一次次溝通,李子威深刻理解到,輔導員的工作遠不止于日常的事務,更在于在危機時刻能夠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成為他們最堅強的後盾。“願為星星之火,溫暖一隅星河”, 李子威努力用行動為同學帶去關心與溫暖。

将思政融入科創,持續營造科創氛圍

課外學術科技創新人才培養是清華大學創意、創新、創業“三創融合”育人的重要一環。而以“挑戰杯”為龍頭的賽事體系包含70餘項比賽,每年有超5000人次參與,在激發學生科研興趣、訓練科研素質、培養創新能力上發揮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如何進一步提升學術科技賽事的育人實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校團委科創中心負責賽事和宣傳工作期間,李子威積極與院系科協主席及科創骨幹進行座談交流、收集整理同學們對于原有賽事分級體系的意見,與老師進行多次讨論,不斷推進科創賽事的分級體系改革。在這一過程中,他更加注重賽事的思政引領性,鼓勵院系在辦賽過程中體現思政導向,堅持“四個面向”, 将思政教育融入到科創賽事之中,努力實現育人與創新的雙重目标。在原有的賽事基礎上,為了進一步促進第一課堂教學内容與第二課堂賽事實踐充分結合,有效提升課程實踐性和賽事學術性,李子威還參與了“賽課結合”示範項目的建設,基于對院系的調研,梳理校内賽事的“賽課結合”情況,制定并多輪修改了工作方案,推動“賽課結合”模式進一步發展。

李子威與院系開展科創發展座談交流

在努力推送賽事體系發展的同時,李子威也積極通過宣傳平台,持續營造科創氛圍。在全國“挑戰杯”備賽工作和清華大學“挑戰杯”科展籌備工作中,他帶領骨幹們全程跟進記錄,做好服務保障和宣傳工作,通過“清華青年科創”和清華新聞網對大挑成績進行報道。此外,李子威也不斷挖掘校内優秀科創同學故事,推出“追光青年”系列人物推送,努力加強科創引領,号召同學們“在科創中發現另一種可能”。

李子威參與第十七屆全國“挑戰杯”終審決賽現場服務工作

跨學科交流促進集體建設,勠力同心書寫成長篇章

在校團委科創中心的第二個學年,李子威開始負責“科技創新,星火燎原”清華大學學生創新人才培養計劃(簡稱“星火計劃”)的實施。“星火計劃”旨在培養具有學術志趣、首創精神、跨學科視野的拔尖創新人才,每年在全校大二年級遴選50名左右在學術研究方面有一定志趣、素養和潛力的學生進行為期兩年的重點培養。

與之前的工作不同的是,擔任“星火計劃”的輔導員,需要更多地與同學們打交道。在過去幾年因疫情原因很多活動未能如期開展的情況下,如何進一步推動星火計劃的集體建設和跨學科交流,讓李子威感到不小的壓力。在與之前的輔導員們充分交流後,李子威選擇通過一場草地live來進行破冰。他與來自不同學科領域的新一期星火學員們在音樂與遊戲中,迅速相互熟悉,并開啟了跨學科學術交流之路。

“星火計劃”曆來有學員分享自己學術項目的交流傳統,在這一基礎上,李子威在老師的指導下,立足前沿熱點與學科交叉,開始面向全校師生定期舉辦“星火茶話會”,先後舉辦了人工智能、量子計算、醫工交叉、碳中和、定量社會科學等主題的學術交流活動,努力構築起更有輻射性的學術交流社群

星火茶話會現場

“星火計劃”始終重視培養具有全球視野的創新人才。受疫情影響,2020年後星火計劃的海外學術調研一直處于暫停狀态,給學員培養帶來了巨大影響。2022年底,随着疫情形勢的變化,“星火計劃”決定重啟海外學術調研。在老師的帶領下,李子威迅速建立起工作隊伍,在面對時間緊迫、各項手續辦理面臨不确定性、外聯工作壓力大的等挑戰下,統籌協調全支隊30名成員分工協作,創新性地采用“一人一策”的方案,鼓勵同學們根據自身專業和研究方向,前往相應實驗室、研究機構進行獨立學術調研。“一人一策”的方案充分調動了同學們的主觀能動性,李子威與同學們勠力同心,使得各項工作得到了快速推進。最終,星火計劃支隊成功前往十一所高校和機構的數十個課題組進行了深度交流,以學術為橋梁,傳遞了科技創新中的中國青年聲音。實踐也受到了校内外的廣泛關注,在校内微信公衆号上的推送累計閱讀量近2萬,也得到清華新聞網、北京青年報、中國青年報等媒體的報道。

李子威與“星火計劃”支隊在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學術調研

在星火茶話會、海外學術調研等活動中,星火學員們在跨學科交流中形成了更加緊密的“學術共同體”,不斷豐富着自身的科研知識,迸發新的創意。“星火計劃”的人才培養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2022年和2023年清華大學本科生特等獎學金的20名得主中,有8名是“星火計劃”學員;2022和2023年清華大學“挑戰杯”特等獎得主,也有一半來自“星火計劃”

李子威主持2023年“星火計劃”年會

“願為星星之火,點亮一隅星河”, 自從擔任輔導員以來,李子威便将這份責任深深銘記于心,始終嚴于律己、勤耕不辍地傳承并發揚輔導員的責任與擔當秉承着一顆服務學生的真誠之心,無論是在學術交流、心理輔導,還是在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中,他都力求做到最好,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為學生們提供全方位的支持與幫助。“星星之火”雖然微小,卻擁有照亮他人的力量。他相信,隻要堅持不懈,這些星星之火最終将彙聚成璀璨的星河。

Copyright © beat·365(中国)唯一官方网站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beat365 逸夫技術科學樓 10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