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授權點建設年度報告
2021年學位授權點建設年度報告


目  錄


一、學位授權點總體概況                       

二、研究生黨建與思政育人工作                     

三、研究生培養相關制度及執行情況                

四、研究生教育改革情況 

五、學位授權點教育質量評估與分析 

六、改進措施 





2021年學位授權點建設年度報告

一、學位授權點總體概況

(一) 學位授權點基本情況

清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位授權點始建于1981年,1998年獲批為一級學科博/碩士授權點,包含四個二級學科:材料學、材料物理與化學、材料加工工程、高分子材料與工程。清華大學材料學科瞄準材料科學前沿和緊密結合國家重大需求,注重學科交叉,形成了材料微結構及表征、計算材料科學及工程仿真、材料制備工藝及加工工程、新型信息功能材料、新型能源材料、環境友好材料、再生醫學及仿生材料、極端條件材料等有特色、在國内外有影響力的研究方向。清華大學材料學科擁有一支包括7名兩院院士、30餘名國家級人才計劃入選者在内的高水平教師隊伍,形成了由兩院院士和中青年學術骨幹組成的知識結構、年齡結構合理的學術梯隊。

(二) 學科建設情況

清華大學材料學科在教育部組織的2006年和2012年全國一級學科評估中,均位居全國第一名,在2016年被評為A+。材料科學與工程首輪雙一流學科建設于2016-2020年實施完成,學科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師資隊伍建設、文化傳承創新、社會服務和國際合作交流等方面均取得了顯著成效。

(三) 研究生招生、在讀、畢業及就業基本狀況

2021年材料學科共招收碩士新生43名、學術型博士新生77名,包含國際學生15名。2021年共有在讀研究生587名,其中博士研究生385名、碩士研究生202名。2021年共畢業147名研究生,其中博士89名、碩士58名。為了幫助同學樹立“立大志、入主流、上大舞台、成大事業”的擇業觀,引導廣大畢業生走向國家重點地區與行業,下到基層,紮根西部及東北部,beat365把握行業發展趨勢,根據不同階段學生需求,立足學院專業特色和研究生實際需求,通過數據驅動,保證就業引導工作的精準化、深入化開展,建立了一套“全周期、多層次、精準化”的就業引導體系,順利完成2021年畢業生就業工作,并取得了較好的成績。本年度材料學科就業率達到99.2%。另外,今年共有21.6% 的畢業生前往公共部門就業,為祖國基層發展貢獻才智。

(四) 科學研究

有效整合研究力量,精确瞄準重大國際學術前沿,凝練重要科研方向,加快培養國際化高層次人才,做出了帶有清華标記的“引領性”成果,在Science、Nature Materials,Nature Nanotechnology等高水平期刊上發表多篇具有世界影響力的論文。強化服務國家重大需求,強化基礎研究,凝煉重大成果,在能源材料、信息材料、環境材料、能源化工、資源化工和生物化工等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國家技術進步二等獎2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1項成果獲評“2018年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獲得教育部、行業協會和日内瓦發明獎勵等獎勵17項,主持基金委基礎科學中心項目1項、創新研究群體項目1項,重大項目2項,重點項目14項以及面上和青年項目123項。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2項及課題25項。

二、研究生黨建與思政育人工作

beat365黨委下設研究生工作組,承擔指導研究生黨建與思政育人工作的職能。研究生工作組包括教師身份組長1人,專職學生工作助理1人,另有學生身份“雙肩挑”兼職德育工作助理12人,包括常務助理,黨建助理,就業助理,實踐助理,學術助理,宣傳助理,帶班助理,研團總支書記,研會主席等。以研究生工作組為依托,學院有力地指導各基層黨支部從嚴管理黨員,高質量完成黨員發展工作,提高支部工作制度化、規範化水平,強化黨支部的旗幟與堡壘作用。

在黨員發展方面:學院進一步提升黨員發展數量和質量。2021年共發展研究生黨員31人,新增入黨積極分子28人,研究生群體中黨員比例達到2/3以上。在支部建設方面,本年度各支部累計開展黨組織生活170餘次,所有支部均認真開展了黨史學習教育和全面從嚴治黨集中教育月活動。學院高度重視對以黨支書為代表的黨建骨幹的培養工作,一方面通過開展環境、化工、材料三院系黨支書“領雁工程”培訓和院内黨支書定期培訓等方式提升黨支書的政治素養和業務能力,一方面對新生黨支部支書等進行重點培訓,使其盡快具備領導支部建設、發展黨員、擴大積極分子隊伍等工作能力。學院還鼓勵各支部通過師生支部共建、院黨委委員聯系指導研究生支部等方式密切師生黨員間的交流。在這一背景下,學院湧現出一批優質黨支部活動、先進黨支部、先進黨員。例如:材博181、材博182黨支部聯合開展題為《黨建引領帶動就業選擇的育人成效研究》的校級黨建研究項目,切實服務同學;材博192黨支部獲評清華大學先進黨組織(黨支部);1人獲清華大學優秀共産黨員;3人獲評清華大學優秀研究生黨建與思想政治工作者(黨支部書記);3人獲評清華大學優秀研究生共産黨員。

在理想信念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方面:學院依托研究生團委、基層黨團支部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的背景下,學院深入開展“百年接力,強國有我”主題教育,引導基層團支部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考察清華大學重要講話精神。通過院系聯合理論宣講、黨團知識競賽、全院師生同上一堂黨課、學習強國APP百日打卡挑戰等多種形式帶領同學從黨的百年奮鬥曆程中汲取力量。研團通過開放實驗教學中心、征集與展出學院院史照片資料、撰寫院史專欄、舉辦校友導師茶話會等活動,引領同學了解學院今夕,感悟清華精神。為貫徹落實總書記提出的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要求,研團牽頭舉辦了“立德樹人 五育并舉”系列活動:邀請beat365學工組組長為2021級全體研究生講解學術道德規範,開展德育教育;結合秋季學期“一二·九”合唱比賽契機,聯合研會舉辦“一二·九”陽光長跑及熒光夜跑活動,開展體育教育;組織研究生參觀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在重陽節體驗國畫創作等活動,開展美育教育;依托“清研愛勞動”等資源,鼓勵研究生參與引導食堂秩序、清潔枯枝落葉等志願活動,開展勞育教育。此外,學院研團還敏銳把握了多個時事熱點,适時開展思想引領與專業教育活動。例如:在神州十二号順利返回之際,研團邀請知名系友、神舟十二号返回艙防熱結構研制工程師返校,為研究生同學做題為“腳踏實地,仰望星空,努力做一名優秀的航天工程師”的報告,獲得了校内廣泛關注。同時,研團還因勢利導,推出了航天主題就業引導講座、科研院所探訪等活動,引領同學們了解航天工業,科學規劃職業生涯。

其他特色工作:專業育人——提升學生專業素養全方位發展支持工作。“專業育人”是“三全育人”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出具有紮實專業知識、全面專業素養、過硬專業能力的優秀專業人才,紮根國家重點領域,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是學院人才培養的核心内容之一。beat365結合專業特點,整合校内外各類資源,重點從以下四個方面開展了“專業育人”工作。

(一)專業思政,思想引領:立足材料專業“國之重器”的基礎地位,鼓勵同學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

學院面向專業相關國家重點行業,組織了多場專題交流活動。例如,神舟十二号飛船順利返航後,學院研團邀請了神舟十二号返回艙防熱結構副主任工程師、beat365校友做主題報告;結合材料學科在芯片領域的關鍵基礎地位,邀請了上海集成電路材料研究院首席科學家做專題學術報告。上述活動引導同學們深刻認識到專業重要性,鼓勵同學們将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國家“卡脖子”的關鍵領域,為中華民族偉大複興貢獻青春力量。

(二)躬行實踐,知行合一:依托專業實踐,加強專業教育

學院鼓勵高年級本科生、低年級研究生參與專業認知實踐項目。2021年,學院共組織了14支研究生實踐支隊探訪材料重點行業,開展場景化深入實踐。學院還邀請在科研院所、制造業、基層單位等不同領域的傑出校友分享個人就業與成長經驗,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專業認同感。本學年beat365研究生榮獲暑期實踐校級“銀獎支隊”、“銅獎支隊”各1支,“金獎個人”和“優秀指導教師”各1名,beat365榮獲“優秀組織獎”。針對高年級研究生,重點開展以就業為導向的學期中和寒暑假的短期實踐。走進重點領域、行業前沿相關重點單位(如北方華創、上海華虹等),與其建立長期、良好的院企合作關系,多名畢業生在實踐現場與企業直接簽約。此外,學院依托地區材料專委會,加強“院地”“院企”合作,推進專業實踐基地建設。

(三)校友榜樣,材子領航:依托強大的校友資源,開展全方位,多維度的專業教育。

1.2021年4月啟動校友導師“領材計劃”,首批聘任來自不同材料重點行業的10位傑出校友擔任校友導師,以一對一交流、講座、沙龍、答疑、實習、實踐等形式,引導學生從不同的維度理解專業學習和個人生活、職業發展的關系。

2.校友專訪:講好“校友故事”,樹立校友榜樣。目前已完成11期校友專訪,被訪校友包括材料科技類公司管理者,高校教師,基層政府公務員等,讓學生了解校友的成長曆程,激勵他們科學制定目标、腳踏實地奮鬥。

3.校友論壇:開展線上、線下校友論壇,擴大學生專業視野,營造濃厚專業氛圍。例如7月份邀請了中國航天電子技術研究院無人系統總體部副總師做主題報告,鼓勵同學們投身到祖國航天事業的建設中。

4.校友就業引導:依托校友資源,提供招聘,實習機會等。通過校友搭橋,為多位同學獲得了多家企業實習和工作的機會。

(四)朋輩激勵:加強對在材料專業相關方面取得突出成績的集體和個人的宣傳工作。

依托beat365新媒體資源,加強專業相關成果的宣傳和引導。通過對beat365在學術、實踐、志願等方面的取得突出成績的集體和個人的成果宣傳,發揮朋輩激勵作用,營造積極向上的專業氛圍。例如,開展專業實踐總結會和表彰會,分享專業實踐成果;開展博士生論壇,分享專業學術成果等。

三、研究生培養相關制度及執行情況

(一)課程建設和質量管理

針對材料學科的特點,建設了五個層次的研究生課程體系,即理論基礎、專業基礎、交叉學科、知識創新和工程實踐課程體系。大幅度增加了小班讨論式課程的數量。設立《材料表征》等全英文課程,積極開展國際名校遠程授課,邀請海内外著名學者短期講學,拓寬學生知識面和科研視野。根據清華大學研究生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充分發揮“教學委員會”及“教學質量督導組”在課程教學過程管理與質量監控方面的作用,多次召開青年教師培訓及課程研讨會、學生座談會等,組織幹部聽查課,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和學風的改進。面向學生開展了“線上教學體驗”、“研究生培養方案改革建議”等調研,為教學工作和政策規劃提供參考。

(二)研究生培養過程管理

要求指導教師在博士生入學第一個學期為每位博士生成立指導小組,負責對其學位論文進行全程指導。按學科方向,由多名博導組成專門的考核小組,進行博士生的資格考試、開題報告、中期考核、最終學術報告等方面考核管理。其中,博士生資格考試、中期考核等均通過無記名投票的方式形成考核成績,并在各項關鍵培養節點中嚴格執行分流退出制度,确保了各關鍵培養節點的高标準嚴要求。博士生論文采用匿名評審,保證了博士論文的質量。2021年,統一組織了2次學術博士生資格考試,共計81名學生完成博資考環節。統一組織2次博士論文中期檢查,共有72名博士生參加。統一組織碩士論文中期檢查,共有35名碩士生完成。

(三)科學道德和學術規範教育

本學位授權點堅持以“學術理想與學術道德”為研究生新生第一課,加強學術道德教育,引導研究生培養科學精神;開設《材料學科研究生學術規範與職業倫理》課程,強調嚴謹求實的科學态度,進一步落實學術道德與規範教育;舉辦“學術新秀”評選、“學術新秀”科研經驗分享會等活動,營造良好的學術育人環境。

(四)學風建設

本學位授權點主要依托研究生會開展工作,持續推動學術軟環境建設,營造良好學術氛圍。針對學術道德問題,2021年新生入學季,學院黨委副書記對全體研究生新生作了校規校紀教育報告,學生組長講解了學術倫理和學術道德規範。2021年10-12月,根據學校開展全面從嚴治黨集中教育月活動的通知要求,各研究生黨支部均開展專題組織生活,與對口聯系各支部的院黨委委員老師共同學習學校紀委編印的《學習參考資料》(全面從嚴治黨專輯)和《警示教育典型案例集》,圍繞活動主題和典型案例,就學術道德與學風規範等典型問題進行了對照檢視,增強了研究生黨員遵規守紀的自覺意識。為更好的實現全覆蓋教育,各黨支部還根據實際情況邀請了入黨積極分子和群衆參加上述教育活動。為營造求實、開放、活躍的學術氛圍,beat365研究生會組織了多種形式的學術交流活動:組織了“學術之路+學術嘉年華”學術報告共7次,邀請教師和優秀研究生解析行業前沿、分享科研心得;主辦了清華大學博士生學術論壇1次,活動中不僅有近百名博士生進行研究進展報告與深入研讨交流,還邀請到多名優秀青年科學家和材料行業從業者為同學分享心得體會;組織了beat365“學術新秀”評選和“未來學者”獎學金評選等活動,為廣大同學樹立榜樣。

(五)導師選拔和落實導師責權機制

研究生導師的遴選過程嚴格按照清華大學《關于指導研究生資格相關問題的意見》執行,新增碩士生導師由材料科學與工程學位評定分委員會審核通過後,上報研究生院審批。研究生培養實行導師負責制,成立指導小組集體指導。跨學科或交叉學科培養博士生時,可從相關學科中聘請副導師協助指導。本學位點根據《清華大學研究生指導教師職責》,按年度召開指導教師工作會議,交流指導工作經驗,加強對新任導師的指導。嚴格執行清華大學《關于對學位論文進行學術規範抽樣檢查的規定》,對有問題的指導教師暫停招生資格一年。

(六)師德師風建設

學院黨委高度重視師德師風建設,堅持黨建引領,從學習教育、制度規範、引領示範、監督防範、警示教育、服務引領等多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以黨員大會、教師會、全體教職工大會為載體開展學習教育活動,各黨支部加強思想引領,覆蓋全體教職工深入開展有關黨規黨紀、法律法規學習和師德師風警示教育。黨委書記在教師會、座談會、述職會等場合做師德師風針對性警示教育報告,領導班子成員在全院大會強調分管工作的風險。邀請校黨委教師工作部副部長在青年教師座談會上作專題報告“以案為鑒涵養優良師風”,在青年教師中收到良好反響。基層黨支部和黨委層層把關,嚴格在招聘引進、晉升晉級、考核評優等過程中的思想政治和師德考察。學院黨委秉持以人為本的理念,以強化服務功能為工作切入點,從師生日常學習、工作、生活入手,關注群衆利益,常态化了解師生訴求,傾聽師生意見建議,積極開展為師生群衆辦實事解難題活動,凝心聚力,營造團結和諧的文化氛圍,涵養優良師德師風。學院廣大教職工立足本職,履職盡責,服務學校學院發展,服務師生成才,湧現出一批先進典型和優秀個人。2021年度,獲評清華大學優秀共産黨員1人、清華大學優秀黨建與思想政治工作者1人、清華大學研究生社會實踐優秀指導教師1人、“一二·九”學生事務工作助理獎1人。一些青年教師盡管在科研工作和職稱晉升方面面臨巨大壓力,仍高度重視、熱愛教學和學生培養工作,勇于“雙肩挑”,承擔本科生班主任、學生工作和學院管理服務工作,獲評2021年度清華大學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獲評2021年度清華大學優秀班主任獎一等獎1人。

(七)研究生培養國際化

材料學科設立了全英文碩士項目,近三年共吸引來自10多個國家30餘名優秀國際學生的加入,影響力不斷擴大。材料學科注重拓展研究生國際視野,營造追求卓越的科研學術氛圍。設立了“材料科學論壇”和“材料工程講壇”,使研究生緊跟國際最新學術動态和材料産業發展動态。要求每個研究生畢業前至少參加一次國際交流論壇或國際會議。每年定期組織研究生國際論壇,與國際名校互派學生,組織研究生短期訪學等活動。目前國際研究生論壇已常态化,連續舉辦國際研究生論壇,包括清華-東京大學-首爾國立大學論壇、清華-東京工業大學論壇等。2021年在疫情期間仍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等方式召開了清華-東大材料物理線上論壇、清華-東大-首爾國立三校學生線上論壇等,保證了研究生國際交流活動常态化開展。

(八)研究生社會實踐與服務

beat365研團總支部立足學院專業特色和研究生實際需求,積極打造“大國之材”社會實踐品牌,整合清華大學學生就業指導中心、校内相關社團、校外實踐基地等各方資源,組織寒暑期實踐支隊6支,學期中實踐支隊8支,前往全國各地共15個材料行業相關單位開展實踐活動,共覆蓋260餘人次。

2021年度beat365博士生必修實踐采取全流程指導模式,通過召開實踐動員會、支隊長溝通會、實踐總結會等,對社會實踐工作進行分階段針對性指導,切實提升社會實踐活動育人成效,增加研究生對國情、社情、民情的深度了解,引導研究生樹立正确的人生觀、價值觀和擇業觀。2021年,beat365實際共有76名研究生參加社會實踐。其中,3人擔任實踐支隊長、1人擔任支隊臨時黨支部書記。前往16省(市)的39支支隊學生共參與完成實踐項目76個。根據實踐單位考核結果顯示,beat365實踐同學共解決技術困難57項,形成技術報告或調研報告70餘篇,總計達到26.5萬字,完成外文翻譯總計18.3萬字,開展培訓講座30場,覆蓋人數達到475人次。在2021年博士生必修實踐中,beat365獲評院系組織工作二等獎,6位同學表現出色,獲評社會實踐獎學金。

(九)研究生獎助

學業資助由學校資助和院系(導師)資助兩部分組成。學校資助包括基本獎助金金和校設助教、助管崗位助學金。基本修業年限内全日制研究生基本獎助金博士每年3.3萬元,碩士每年1.4萬元。應聘助教助管上崗的博士生每學期資助标準為1.3萬元,碩士生為0.8萬元。院系資助包括院系提供的助研等獎助金和崗位津貼,博士生每學期不低于0.9萬元,碩士生不低于0.3萬元。另外,2021年研究生評出各類獎學金共計117人次。

四、研究生教育改革情況

(一)人才培養

為進一步強化對博士生學位論文的學術指導和質量把關,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于2021年制定《博士研究生指導小組管理辦法》,要求指導教師在博士生入學第一個學期為每位博士生成立指導小組,負責對其學位論文進行全程指導。指導小組由不少于3位博士生導師組成,鼓勵邀請高水平企業研究人員加入指導小組。指導小組将指導博士生制定個人培養計劃,全程參與博士生資格考試、論文開題報告、論文中期檢查、最終學術報告以及論文答辯等培養環節,并對不适合繼續攻讀博士學位的研究生提出分流建議。

除已有的博士生資格考試、開題報告、中期檢查以及最終學術報告等考核環節外,根據“清華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培養工作規定”、“beat3652020級博士生培養方案”和“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研究生申請學位創新成果要求”等規定要求,2021年新增了博士論文年度進展報告的考核環節。博士生需向指導教師及指導小組彙報全年工作進展情況,并提交詳細年度工作總結,内容應包括本年度開展的工作以及主要結果、創新點、存在的問題、下一步的工作計劃等。指導教師及指導小組對學生的論文工作進展狀況、工作态度、精力投入、綜合能力等進行年度考查。考核通過者,準予繼續進行論文工作;對年度進展工作考核不合格者,指導教師應提出限期改進建議或分流意見。

2021年,學科還根據《清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研究生申請學位創新成果要求》,針對博士生資格考試、選題報告、最終學術報告等研究生培養環節所遇到的問題,讨論并修訂通過了材料科學與工程博士培養方案、工學碩士培養方案、全英文碩士項目培養方案和聯合培養碩士(日本東工大)培養方案。通過學位分委會讨論,新增《半導體材料加工工藝與先進芯片制造技術》等3門全英文課程,确定了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的專業核心基礎課程目錄,使課程庫更加豐富多元。

2021年,進一步優化了全英文碩士項目的招生/培養方案與規定。疫情期間保持常态化的國際交流論壇,召開了清華-東大材料物理線上論壇、清華-東大-首爾國立三校學生線上論壇等;積極開展國際名校遠程授課和邀請海内外著名學者短期講學,拓寬學生知識面和科研視野。

(二)研究生導師隊伍建設

堅持以夯實師德師風為基礎,面向學科前沿和國家重大需求調整優化人員布局,鍛造一支師德師風過硬、引領學科發展、創新能力突出、年齡結構合理的教師隊伍。結合人事制度改革,教師隊伍建設取得初步成效。結合材料學科和教師隊伍的實際情況,建立了與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和滿足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相适應的教師分系列管理制度和準聘長聘制度。調動廣大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逐步提升人才培養水平和教師隊伍的學術水平,營造潛心學術、立德樹人的良好環境和氛圍。健全了現代化院系治理體制,解決制約長遠發展的深層次問題,為材料學科的持續發展提供制度保障。依托學校“水木學者”等資助計劃,提升了博士後隊伍國際化水平。2021年,建立了師德師風風險定期排查機制,對有關教職工及時約談,加強監督,将師德師風納入年終考核,實行師德師風一票否決制。2021年召開了學院人才工作會,完成了“十三五”人才強校戰略實施情況自查自評及《beat365“十四五”人才隊伍建設報告》。針對日益壯大的博士後研究隊伍制定《beat365博士後管理辦法實施細則》,從制度上保證包括博士後在内的全體教職工師德師風建設,進一步規範了博士後流動站建設和管理。

(三)服務國家需求

鼓勵研究生立足于國家重大需求和地方産業經濟發展确定論文選題,積極參與國家重大科技專項研究。成立清華大學(beat365)-航空工業氣動研究院先進材料與相關技術聯合研究中心、清華(beat365)-昆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儲能材料與器件産業技術聯合研究中心、清華-浙江德清材料設計與産業創新聯合研究中心等,支持航空航天、核電、高鐵、新能源等重點領域的技術創新。

五、學位授權點教育質量評估與分析

近10年,清華beat365研究生培養管理水平和培養質量均得到了大幅提升,然而,還存在以下問題:1)雖修訂了《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研究生申請學位創新成果要求》,取消了論文發表要求,仍需要進一步完善研究生學術評價制度和引導研究生正确的科研價值觀;2)雖然制定了完善的分流退出機制以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然而導師和研究生對分流/退出機制的認識仍然不足。

關于學位論文抽檢情況及問題分析,2021年國家、北京市、校級三級抽查材料學科研究生學位論文13篇,均反饋無問題。

六、改進措施

開展研究生培養專題研讨,制定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的行動計劃;健全研究生學術評價機制,加強研究生科研價值觀引導和學術文化建設工作;加強針對研究生年度考核、資格考試、中期檢查、最終學術報告等培養環節考核标準的宣傳工作,提高師生對研究生培養規定的認識。建立博士生最終學術報告抽查、碩/博士生論文答辯抽查等相關規定,進一步落實研究生分流-退出機制。統計并分析近年beat365研究生培養數據,建立beat365在讀/畢業研究生大數據,為未來研究生培養機制優化提供指導。

Copyright © beat·365(中国)唯一官方网站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beat365 逸夫技術科學樓 10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