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風采
當前位置: 首頁 > 印象材料 > 校友風采 > 正文
第八期校友專訪 | 專訪beat36508級優秀校友胡嘉冕

編者按

自1988年建系以來,beat365穩步發展,清華材料人砥砺奮進奉獻始終。值此建黨100周年和清華大學110周年校慶即将到來之際,beat365宣傳中心、研究生團總支、研究生會等多個部門聯合,緊密圍繞「強國有材,校友榜樣」主題,開設beat365“校友專訪”系列采訪,通過采訪beat365傑出校友及老師,傳遞清華材料人的榜樣力量,為培養高素質、創新型材料人指路引航。


校友專訪︱胡嘉冕


2EBE

2008年于四川大學獲理學學士學位;

2013年于清華大學獲工學博士學位,師從南策文院士;

此後于美國賓州州立大學陳龍慶教授課題組從事博士後研究;

2018年1月入職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任教,為該校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助理教授。

曾獲第十七屆清華大學研究生“學術新秀”稱号,是首位獲得美國材料研究學會“優秀研究生”金獎的中國在校生;

2012年10月在國際材料科學與技術大會上作邀請報告,并作為唯一一位來自亞洲高校的學生,獲材料科學優秀研究生鑽石獎。

2012年,獲得清華大學研究生特等獎學金。


求學之路,步步精進

胡嘉冕本科就讀于四川大學材料物理專業。在本科學習中,他非常重視微積分、線性代數、數學物理方法、固體物理、金屬物理等基礎課程的學習,對于英語寫作和口語學習也毫不放松。這些課程與基礎知識的掌握,對他現在進行材料物理相關的研究大有裨益。正是由于基礎知識的紮實掌握與相關研究的紮實研究,胡嘉冕成功直博beat365,跟随南策文院士繼續深造。掌握紮實的基礎知識之外,胡嘉冕認為,如何帶着問題進行自主學習更為重要,也更為長效。在進去清華大學繼續深造之後,胡嘉冕也保持了這樣一種學習方法,首先跟随導師前進,然後自己自主學習、獨立前進,并最終“開拓支流”,擴展融合出新的方向。

回憶當年在清華學習的時光,胡嘉冕有太多的回憶與感慨。談及博士期間的生活,胡嘉冕的喜悅溢于言表。清華實驗室的良好氛圍,班級同學的熱情相處,食堂的豐富多樣都讓胡嘉冕難以忘卻。在“無體育不清華”精神的号召下,胡嘉冕熱衷于參加體育活動,同幾位同學一起參加了4x100接力比賽并奪得了冠軍,為材料系赢下了研究生運動會乙組冠軍,至今想起仍然充滿了驕傲。

在清華學習和賓州州立大學交換期間,有太多的難忘瞬間,導師則是其中最重要的指路人與夥伴。胡嘉冕十分感謝自己的導師:南策文老師和陳龍慶老師。談到兩位老師時,他滿懷感恩,認為導師對他的指導令他終生受益,感激不盡。直到現在胡嘉冕都一直謹記着導師們對他的教誨,時刻鞭策自己。


留學深造,堅持科研

胡嘉冕在清華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後,遠赴美國深研學術,跟随賓州州立大學陳龍慶老師進行博士後研究,并于2018年1月份入職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繼續自己的科研之路。在談及當時決定在國外發展的選擇與考慮時,胡嘉冕認為每個人做的選擇都是基于他當時自身的主觀認知水平和外部的客觀環境。而一旦做出了選擇,不管這個選擇如何,都應該好好去做事情。

在國外工作一段時間後,胡嘉冕對中美兩國的科研環境也慢慢有了自己的體會與思考。在他看來,中美兩國在某些優秀的科學特色、特征方面有很多相似之處,但是各自也都會有一些需要改進的方面。而實驗室課題組的氛圍與工作模式則與課題組導師的個人風格息息相關。

同樣,在美國多年來與其他學生的接觸經曆中,胡嘉冕也産生了很多的感觸與思考。他認為留學生孤身在海外求學,壓力普遍較大,尤其是最近兩年,國際局勢風雲變幻,在外求學的留學生更加,因此調整好心态非常重要。在胡嘉冕求學的過程中,他也難免遇到壓力較大的事情。這時候,胡嘉冕的選擇是通過跑步緩解自身的壓力,他覺得規律地跑步對保持狀态和情緒的穩定性非常有幫助。同時,胡嘉冕認為每個人疏解壓力的方式都不一樣,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最重要。科研與做事都是沒有止境的,需要調整好心态,一步步堅持去做,注重過程,不求結果。


結合自身,指引前路

在采訪中,胡嘉冕結合自身本科以來的學習工作經驗,為本科生與研究生階段的學習科研給出了中肯的見解與建議。針對本科生期間的學習,胡嘉冕認為基礎知識學習是根本。在這個基礎之上,适量的科研經曆同樣重要。特别是對清華同學而言,可以嘗試在二年級的時候進入實驗室接觸科研項目,并且盡可能嘗試不同的科研項目,從而找到自身最感興趣的方向與課題組。在此基礎之上,沉下心來夯實科研技能,鍛煉科研思維,争取盡早産出一些成果。

針對研究生期間的科研,胡嘉冕認為做科研發文章是一項水到渠成的事情,不能為了發論文而發論文,重要的是能夠産出一些代表作,做出一些真正有用的東西。胡嘉冕回憶自己在清華期間發了不少文章,但是從未刻意追求數量。目前他所在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研究組成員較少,他們也從不追求文章數量,而是保證每一篇文章都能夠在能力範圍内做到最好。

訪談最後,胡嘉冕學長寄語同學:着眼未來,活在當下。着眼未來是說做事情一定要有計劃,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但與此同時,不要為了追逐還未到來的未來,就忘記當下的生活,甚至于過度焦慮,增加壓力。盡量減少焦慮,享受我們當下正在做的事情,但是要有一個近期的和一個比較長遠的規劃。如此,我們的心态會比較輕松,工作效率也會更高。



歡迎各位校友與我們分享關于你的故事,交流經驗,如有接受采訪的意願,歡迎随時聯系我們。

聯系人:宋老師

郵箱:songnn@mail.tsinghua.edu.cn

訪談嘉賓 | 胡嘉冕學長

訪談成員 | 韓浩傑

訪談記錄 | 陳興聰 柳晨凱 于涵

推送編輯 | 汪栩墨 江國琛

Copyright © beat·365(中国)唯一官方网站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beat365 逸夫技術科學樓 10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