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郭蔚嘉,男,beat3652013級本科生、2017級直博生,今年9月26日,他成功捐獻了造血幹細胞,成為全國第14023、北京第528、清華第18位造血幹細胞捐獻者,為一名血液病患者點燃了生命的火種,送去了生的希望。
2022年9月26日,在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的一間病房内,郭蔚嘉正在進行造血幹細胞捐獻。前來看望他的學校各級領導和輔導員們站滿了采集室,表達學校師生對他無私捐贈的鼓勵和贊揚。郭蔚嘉的左右兩臂分别插着一根管子,血液從右臂抽出,提取出造血幹細胞後再從左臂輸入,這樣的過程足足持續了四個多小時,共循環12000多mL血液。



清華師生看望郭蔚嘉
額外的8mL血樣
2017年4月份,熱心公益事業的郭蔚嘉在進行無償獻血時,了解到捐獻造血幹細胞可以用于治療血液系統的疾病。他欣然同意把自己8mL的血樣留在了中華骨髓庫。這一小小的舉動埋下了一粒種子,時隔多年後終于破土而出。今年7月4日,郭蔚嘉突然收到了來自紅十字會的電話,得知自己的血樣信息與一名患者的初配成功,并被詢問是否願意進行幹細胞捐獻。
在驚訝之餘,郭蔚嘉沒有多想便答應了下來。與家人進行交流後,郭蔚嘉的母親非常支持兒子的行為,他也在取得了家人的支持後更為堅定和放松。

捐獻過程中的郭蔚嘉
在高分辨配型成功和體檢合格後,郭蔚嘉于9月21日入住醫院,為捐獻做準備。注射動員針後,雖然郭蔚嘉經曆了肌肉酸痛等些許不适,但他表示這些并無大礙,他對接下來的幹細胞采集已經做好了充足的準備。
郭蔚嘉表示,能夠配型成功,順利進行幹細胞捐獻,這對于受贈方和捐贈方來說都是十分幸運的。受贈方能夠因捐獻而重獲健康,同時捐贈者也能有機會為挽救生命做出貢獻,這是一件非常純粹且光榮的事情。捐獻過程中,國家規定捐贈者和受贈方互不知曉對方信息(雙盲原則),也是為了減少不必要的困擾,讓雙方都能更自如地活出生命的精彩。

郭蔚嘉捐獻幹細胞後所獲榮譽證書
輔導員永遠是責任
在同學們眼中,郭蔚嘉是優秀的beat3657字班帶班輔導員,也是材7黨支部的好支書。在為期五年的帶班經曆中,他關心每位同學方方面面的點滴成長;在黨建工作中争先創優,帶領材7黨支部入選首批标兵黨支部創建單位、獲評清華大學先進黨組織(黨支部)。他也曾獲“林楓輔導員獎”、清華大學優秀黨建與思想政治工作者(黨支部書記)、清華大學優秀學生幹部等榮譽。

陳旭老師觀摩首批黨建标兵黨支部材7黨支部組織生活

材7黨支部在疫情之下的線上組織生活剪影
聊起輔導員身份,郭蔚嘉表示這既是一份責任,更是一份激勵。對于絕大多數同學來說,輔導員是他們在大學時最好的榜樣。郭蔚嘉認為輔導員不僅要做好思政教育工作,更要努力發展自身,成為合格的榜樣。也正因如此,輔導員這一身份成為了郭蔚嘉在低谷時堅持前行的支撐之一。
在談及自己是如何成為輔導員時,郭蔚嘉回憶到,大三時他的輔導員施赟舟曾詢問他是否願意成為新一屆輔導員,而在被問到的那一刻,他的内心便有了答案,在此後的路中,他也始終堅守自己的那份初心。

施赟舟輔導員為本科畢業之際的郭蔚嘉整理學士服
回顧多年來的輔導員生涯,郭蔚嘉總結道,要想做一名合格的輔導員,必須時刻牢記自己肩上的那份責任。以單純的現實價值衡量,為了照顧好每一位同學,輔導員需要犧牲一部分時間用來幫助同學們、做好思政教育工作,但這反而導緻自己的學習、科研等受到一定影響。然而郭蔚嘉表示,一個人的本科隻有一個四年,而輔導員卻能深入地參與到上百位同學們完整的四年本科生活,親眼看着同學們一點一滴地成長,在大學生活中綻放出獨屬于自己的色彩。郭蔚嘉認為,自己的輔導員經曆不僅讓他看到了上百種不同的本科生活,極大地豐富了自己人生體驗,更是幫助自己形成了一種善于發現他人閃光點的思維習慣。

郭蔚嘉在材7年級畢業典禮上獻唱
在2020年1月份,郭蔚嘉所帶班級中的李文騰同學被診斷為重型再生性障礙貧血,急需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手術。郭蔚嘉作為輔導員,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一邊幫助李文騰在學校籌集手術費用,一邊開導李文騰,希望他能振作起來。在人生中最好的年華遭到如此厄運,對于任何一個人來說都是難以接受的,而李文騰在确診初期也因此十分消沉,但李文騰經過周圍人的幫助和自我調整,最終選擇堅強地面對這一切。後來,手術順利完成,李文騰也得以回到人生的正軌。李文騰的經曆對郭蔚嘉的觸動很大,在李文騰身上,他看到了生命的堅韌,看到了人在面對厄運時的無畏。因此,郭蔚嘉十分希望能夠盡自己一份力,幫助那些同樣面對病魔的患者和他們的家庭,讓他們抱有生的希望,像李文騰一樣堅強地走下去。

材7年級同學們畢業之際贈予郭蔚嘉的明信片
在郭蔚嘉捐獻當天,前來看望他的人群中有三位特殊的同學——他們是郭蔚嘉擔任輔導員時帶的學生,對郭蔚嘉努力生活的姿态和認真負責的态度感觸深刻。現在,他們三位也傳承起責任和擔當,相繼踏上了輔導員這條道路。其中,beat365一字班輔導員楊譯茗,和李文騰同是郭蔚嘉的學生。在李文騰确診後,楊譯茗也曾進行幹細胞配型,希望能夠幫助李文騰。而後來,楊譯茗也成為了一名輔導員,像郭蔚嘉一樣盡心盡力地服務同學。從施赟舟輔導員,到郭蔚嘉輔導員,再到楊譯茗輔導員,我們深刻感受到了輔導員的傳承,而這種輔導員“雙肩挑”的精神傳承在清華已流傳許久。

郭蔚嘉與一位黨建輔導員、兩位零字班帶班輔導員的合影
郭蔚嘉介紹說,輔導員“雙肩挑”是指由部分優秀高年級學擔任大一新生的政治輔導員,兼顧學業與政治輔導工作,擔負起雙重的壓力與責任,這一傳統已從1954年傳承至今。郭蔚嘉認為“雙肩挑”精神不隻體現在輔導員身上,對其他清華同學而言,在學習的同時兼顧體育、社工等活動,都是“雙肩挑”精神的一種體現。“雙肩挑”精神一直在清華傳承并發揚至今,一屆又一屆的清華同學們在這種氛圍下學習成長,在歲月的年輪裡留下印記,在當下的日子裡創造未來。
成為理想中的自己
郭蔚嘉談到,自己之所以能在一些方面取得成績,一方面是因為他在面對許多重要選擇時,不太會受外界因素的困擾,而是遵循自己内心的想法。例如在本科選修數學雙學位時,郭蔚嘉在選擇前進行了很多調研,也了解到了選修數學雙學位的難度,但郭蔚嘉抱定“絕知此事要躬行”的态度,堅持選修數學雙學位,最終順利拿到學位證書。另一方面,郭蔚嘉一向對自己嚴格要求。對于自己選擇好的事情,郭蔚嘉從來都是抱着“既然做了就做到最好”的态度。就如成為輔導員後,郭蔚嘉始終堅持學業與輔導員工作的兩手抓,在兩方面都做到最好。雖然對學業和社工的兼顧給他的成長道路帶來了許多挑戰,但也使他收獲了許多,不僅認識了更多的朋友、培養了一個更有趣的靈魂,也讓他對人生的意義有了更加明确的看法。
其實在除了以上提及的事情之外,郭蔚嘉身上還有着很多旁人看來十分亮眼的“标簽”,例如省高考狀元、掃雷成績全國第一、曾是國旗儀仗隊成員等等……當談到這些“标簽”時,郭蔚嘉卻表示自己更願意讓它們消逝在歲月的長河中。在他眼中,這些标簽僅代表過去的故事,而現在的自己更願意着眼于現在和未來,希望自己能夠全身心投入到感興趣的研究工作中,在科研上有所建樹,取得成就,真正獲得自己的認可。

國旗儀仗隊中的郭蔚嘉
今年是郭蔚嘉來到清華的第十個年頭,明年也将迎來beat365的十周歲“生日”。在這樣特殊的時間節點,郭蔚嘉送給beat365的學弟學妹們兩句話——這也是他在七字班畢業時送給畢業生的兩句話——一是“要把清華精神牢記一生,踐行一生”,二是“要平安健康地為祖國的事業而一生奮鬥”。
附:幹細胞捐獻,是治療白血病、淋巴瘤等血液疾病的較為有效和理想的方法。如今捐獻造血幹細胞主要采用從動員後的外周血中直接采集造血幹細胞的方法,過程和普通捐獻成分血過程相同,對捐獻者的健康也沒有影響。為幫助幹細胞配型,中華骨髓庫于2001年建立,但幹細胞配型成功概率仍較低,需要更多的人們參與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