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
當前位置: 首頁 > 印象材料 > 人物專訪 > 正文
材料中心實驗室的建立與發展 | 陶琨老師訪談記錄

陶琨,男,本科就讀于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金相與熱處理專業,後來調入工程物理系任教,參與組建beat365中心實驗室,曾任中心實驗室主任。如今已退休,但仍在中心實驗室擔任顧問。


01 關于中心實驗室

作為beat365中心實驗室的第一任主任,陶老師在中心實驗室的建立與發展中投入了大量的心血。中心實驗室的操作基本上都是陶老師承擔的。

中心實驗室1979年從一窮二白,當時很條件艱苦,經費有限,陶老師克服種種困難,将實驗室發展起來。如今中心實驗室已經成為世界領先的實在的公用實驗室,取得廣泛好評。

陶老師為我們講述了在建立和發展中心實驗室的過程中總結得出的四點心得:

一、強調跨學科聯合。實驗室的組成人員不能太單調,要由不同學科的人組成,比如材料系的、化工系的、機械系的等等。這樣做的好處一是在資源緊張的時期可以避免中心實驗室主要由某一些教研組使用,保證資源的共享;二是不同學科人員間的交流可以有互相啟發的效果,促進實驗室技術的發展。

二、中心實驗室的發展離不開國家的大力支持。陶老師舉例說,中心實驗室最近要新進兩台儀器,并且這兩台儀器的購買費用的70%都是國家的投資。如果沒有國家多年來的持續大力支持,中心實驗室也不可能取得現在的成就。

三、強調自力更生。在實驗室發展的過程中,添置新的、性能更好的實驗儀器是必不可少的,而這就需要大量的資金。那麼資金從哪裡來?一味地依賴他人,向學校和國家申請資金支持是不行的,更多的是要依靠實驗室的管理人員的自力更生。

四、數據質量是生命。中心實驗室作為一個服務單位,保證給出的數據的高質量是第一位的。基于錯誤的數據和數據的錯誤使用而得出的結論是不可靠的,因此就需要精度足夠高的儀器和使用者對儀器有足夠的了解。

中心實驗室發展所面臨的問題

一、公平與效率的兼顧問題。在中心實驗室建立之初,為了保證實驗室的儀器的公平、公正、公開、開放的服務,陶老師就提出并設置嚴格的實驗室章程,規定:實驗室人員不得和任何課題組合作,禁止使用用戶的樣品或與課題組合作發表文章;實驗室人員不得進行專門材料的研究,以避免服務有所傾向。這樣嚴格的章程成功地保證了中心實驗室服務的公正,為實驗室赢得了良好的聲譽。但是,這樣對科研的嚴格限制使得中心實驗室在學術界的地位并不高,難以繼續吸引優秀的人才加入中心實驗室。陶老師說,當時設置如此嚴格的章程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當時的實驗設備十分匮乏,而使用實驗設備支持學科發展的需求十分迫切。現在的曆史條件發生了一定的變化,這個問題的解決就需要後來人的繼續努力了。

二、對儀器的了解和動手能力不足的問題。實驗室中的各種儀器難免有出現故障的時候,陶老師在維修儀器和改進儀器設計這方面就有着豐富的經驗。陶老師說,要想使用儀器得到高質量的數據,就需要紮實的基礎知識和對儀器的充分了解,現在的很多人在這方面就有所不足,這一點集中體現在不會維修儀器上。如果儀器一出現什麼問題就找儀器生産公司的工程師來維修,那你用儀器用到最後還隻是停留在操作工的水平,很難在技術上取得什麼大的突破。現在有些人對這一點的重視程度還是不夠,在思想上對了解、維修和改進儀器的重要性的認識不足。


02 關于陶老師的科研

陶老師自2000年退休以來,堅持在中心實驗室當顧問,甚至還幫忙修儀器設備,一直都在為祖國做力所能及的貢獻。

當陶老師談到自己當時留校任職的原因時,稱自己想法很簡單,主要就是服從黨和國家的分配,且就是餘生一輩子的事。“革命戰士一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全力以赴在實驗室”“總的愛國的這個立場我是堅定的,我相信我是一個正規的經典的共産黨人”

陶老師的科研主要是XRD領域,且作出了巨大供給,甚至自編了一款XRD的分析軟件,源代碼約20萬行THCLXRPD分析程序,這是國内僅有的中文完整版軟件,性能堪比國外。“我主要的精力基本上都用在XRD上的,尤其又傾注在XRD儀器上,而在儀器上呢,又完全側重于它的準确性和可靠性。我基本都在做這個工作。最近我還在努力,和一些大廠子,國産工廠,給他們談合作,希望把國産的儀器相應技術發展一下。”


03 陶老師對學生的建議與期望



1、 細節決定一切。這一點在數據獲得與使用這方面尤為突出。現在我們經常提到“卡脖子”問題,陶老師認為,這些問題很多都是一些技術細節上沒有攻克,沒有注意的問題,需要的就是科研人員耐心地努力鑽研細節。

2、打好本學科知識基礎,安心鑽研本職工作非常重要。要想做好科研,本學科的知識必須學得十分紮實,這樣才能有潛心鑽研本學科,取得一定進展的前提。要是科研過程中基礎知識不過關,做實驗都不清楚實驗的目的,甚至犯了概念性的錯誤,那可是很嚴重的問題。

3 、 要有廣泛的見識。做科研,需要懂的知識夠多。不一定各個學科的知識都要學習得多麼深入,但是基礎的原理還是需要了解。人們常說“舉一反三”,沒有對多學科的廣泛了解,隻有那“一”是沒法“反三”的。陶老師仍以維修儀器為例,要想修好儀器,隻有知道儀器的原理是不夠的,必要的機械常識必須要有。

4、要有質疑精神。這一點要在前兩點的基礎上才有可能實現。書本上的内容并不都是正确的,很多儀器的設計也并不是完全合理的,不能對這些一味地相信。如果缺少質疑的精神,都不能形成自己的思路與方法,那科研的學術思想從何而來呢?

5、要認識到世界是複雜的,矛盾是無處不在的。首先要懂得社會,才能知道如何奮鬥。現在很多人強調團隊精神,清華的學生确實也有缺乏團隊精神的情況存在,但是如果因為想要發揮團隊精神而忽視人與人相互之間的競争,那就會出問題。


04 同學感悟

李政:本次采訪活動中,我們受益匪淺。陶老師娓娓道來中心實驗室的創辦與進步,從一窮二白中起步,在自力更生中發展,在跨學科交流中飛躍,最終實現了世界一流的實驗室水平。實驗室的發展與科研也是緊密相關,陶老師告訴科研與學習,一定要抓住細節,打牢基礎知識,重視動手能力與實踐思維,隻有這樣才能解決别人辦不了的事,發現别人看不到的問題,才能做出别人做不到的成就。在新時代,我們更應當牢記陶老師的囑托,提升自我,思索自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晏博文:很高興能夠與陶琨老師這樣一位耄耋之年而依然精神矍铄的老教授進行一次交流,在三個小時的交流之中我的收獲很多。陶老師曾經進行過中心實驗室的建設與運行工作,對于我們的學業與科研有許多獨特的看法與建議,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非常高興能夠有這樣一次機會!


文稿| beat365材01支部

編輯 | 馬夢晗 周靈犀

策劃 | 材料研團

審核 | 劉欣童

Copyright © beat·365(中国)唯一官方网站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beat365 逸夫技術科學樓 10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