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人
朱靜 beat365教授、清華大學校務委員會委員。我國分析電子顯微學研究領域的開拓者與學術帶頭人之一,199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07年當選為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現任beat365教授、北京電子顯微鏡中心主任、中國鋼研科技集團公司雙聘院士,兼任中國材料學會榮譽理事、中國電子顯微鏡學會常務理事等。
朱靜院士在一次訪談中深情地說:
“是黨和國家給了我知識、地位和人格,我忘不了祖國對我的養育之恩,我要畢生在祖國的土地上耕耘。” “走上講台我總感覺到有一種神聖感。因為我繼承了别人的知識,然後又把我學到的知識傳授給我的學生。”

朱靜院士分享學生時代經曆
其言
“神舟”六号發射前,酒泉發射場起了大風,大家都很擔心會影響發射。負責氣象預測的同志告訴他們不用擔心,到6點天氣就會轉好。果然,5:45,風小了。朱靜院士對現代的“諸葛神算”贊不絕口,這比傳說中的“借東風”還要精彩,這就是科技的威力!
朱靜院士說,在載人航天這樣浩大的工程中協作的重要性,她建議同學們要培養領導才能和團隊精神。
朱靜院士還指出技術創新與科學創新同等重要。她勉勵同學們努力将實現個人理想與為國奉獻結合起來,讓自己融入到國家、民族的事業中,尋求更大的發展。
朱靜院士說,學習哲學對學習物理學,對培養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具有重要意義。她還強調了學好基礎課程和培養實際動手能力的重要性。
在美國求學時,朱靜院士廣泛涉及多個領域,以便學成歸國之後能有助于我國相關領域的發展。朱靜院士感慨道:“當你在國内時,你可能不知道自己有多愛國。但當你身在異國時,你就會深刻體會到個人榮辱與國家興衰是多麼的緊密相聯,愛國之心油然而生。”
朱靜院士談及學院近年的發展,她衷心希望同學們能珍惜黃金般的青春歲月,充分利用清華的各種資源,努力學習科學知識,為祖國材料事業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其事
在學術上,朱靜院士對實驗室成員要求十分嚴格,“當自己發現一些現象跟老師交流時,老師會需要給出有力的實驗證據,不能想當然”,劉海回憶到,“朱老師常說,身為清華人,應該有更大的抱負,我們擁有好的師資和資源,就要有更高遠的抱負,如果清華的都不去挑戰一些難題,那麼中國該由誰來做這些”。
在生活上,朱靜院士對待實驗室的成員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她平時很容易親近,身為學術界的泰鬥,從來沒有自己的架子”,張學峰說道,“ 在面試之前,我覺得朱老師是一名院士,自然心裡很尊敬也覺得會有距離感。但是來了課題組之後,發現她是一個非常和藹的老師,也很關心我們的生活,更像是我們的奶奶”,“ 有一次我在向朱老師彙報工作的時候。朱老師看到我額頭出現一些包,然後問我是怎麼了,我說是被蚊子咬了,然後她就把辦公室的花露水送給我”,每每談及此事,我們總能看見張學峰眼中泛出的淚花……
朱靜院士在重慶大學作了題為“材料科學工程和電子顯微學”的學術報告。她講到材料是人類文明進步的裡程碑,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質基礎。報告中朱靜院士深入淺出的講解了材料科學與工程的發展史,列舉了鋼鐵、水泥等傳統材料的發展概況,并主要介紹了陶瓷、生物、納米等多種新型材料。在講解電子顯微學相關的知識時,朱靜院士以淺顯的語言從電子的發現談起,介紹了電子顯微學的發現和誕生,逐漸過渡到電子顯微學的專業知識和前沿研究成果。朱靜院士還鼓勵在座的師生有不清楚的地方一定要提出來,平時在學習工作中要敢于去想,大膽實踐。

朱靜院士(右1)和曾經的學生鐘虓龑老師(左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