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9月5日,由清華大學研究生會主辦,清華大學化工系及beat365研究生會共同承辦的“學術新秀分享會-化工系、beat365專場”在線上召開,第二十四屆清華大學研究生“學術新秀”獲得者——beat365潘豪、化工系陳翔兩位師兄做客分享會,化工系及beat365共計70餘名研究生同學積極參與。潘豪、陳翔師兄分别結合自己的研究經曆向同學們分享了自己研究的心得體會,同時為研究生新生順利開展工作提出建議,為同學們明确研究方案以及堅定學術道路給予幫助。本次分享會由化工系的孫青同學主持。
1
主持人首先向參會同學介紹了嘉賓潘豪的基本情況、研究方向以及學術成果、所獲榮譽。随後潘豪師兄就自己的科研經曆和大家做了題為“享受科研,厚積薄發”的分享。
潘豪:
■ beat3652015級博士生
■ 清華大學研究生特獎獲得者
由自己的科研經曆出發,潘豪師兄分享了對科研的理解,“科研是證實一種可能性”。師兄提出了幾點建議:多多閱讀文獻,充分了解所研究課題;從小課題開始,循序漸進;多多溝通,對自己的研究方案及時進行修正。此外,研究應以idea為主導,避免被外界條件局限,最顯著的創新往往産生于傳統學科的交叉點。
科研總是會給人意外之喜,要喜歡并享受所做的研究,為之投入足夠的時間;接受失敗,保持平常心,隻要有收獲,失敗就有意義;抓住細節,小細節往往是創新的來源。同時,師兄提醒雖然科研中遇到困難要堅持,但有時也需要合理的放棄。
接着,潘豪師兄希望同學們在讀研/讀博的生涯中積極提升自己的能力,包括科研學術能力、規劃組織能力、快速學習能力以及溝通表達能力,讓自己成為一個能滿足社會需求的優秀人才。最後,潘豪師兄以愛因斯坦的話(“If we knew what it was we were doing, it would not be called research, would it”)結尾,祝福同學們不忘初心、得償所願、不負韶華。
2
之後,主持人孫青向參會同學介紹了嘉賓陳翔的基本情況、研究方向以及學術成果、所獲榮譽。随後陳翔師兄就自己的科研經曆,特别是自己和導師的相處,和大家做了題為“一個關于選擇與堅持的故事:平凡的背後”的分享。
陳翔
■ 化工系2016級博士生
■ 清華大學“學術新秀”、“未來學者”
陳翔師兄講述了自己和化工系的緣起、和導師的交流、自己進入實驗室後的選擇等經曆,結合個人經曆,為同學們提出幾點建議——導師是科研生涯中的重要領路人,要注重和導師的溝通交流;要結合自己的愛好與特長,理性地在實驗、理論兩大類做出合理選擇,在科研的逆境中及時改變。
接着,陳翔師兄以自己第一篇論文為例,指出了文獻積累以及思維模式的重要性。陳翔師兄還分享了自己多次給研究領域大牛“套詞”的經曆,鼓勵同學們要敢于跳出舒适圈并合理地選擇跳的方向,來獲得更大的發展提高。之後,陳翔師兄希望同學們選擇好研究方向後要努力堅持,雖然讀博期間會遇到信心的崩潰區,但是要堅持下去,回過頭會發現自己做了很多幸運的選擇。最後,陳翔師兄祝福同學們“選擇、堅持所愛,擁有美好的學術生涯”。
3
最後的互動環節,潘豪、陳翔師兄就同學們提出的一些問題,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曆做出解答。
兩位學長一緻認為,同學們首先要和導師多溝通多交流,結合個人對研究領域的理解來明确并不斷動态調整自己的研究方向;在讀博期間,同學們不要急躁,不要給自己太多的壓力,隻要對能力積累有規劃,對文章産出不要有具體的規劃,而要結合情況動态調整,文章産出水到渠成。
通過本次線上分享會活動中與潘豪、陳翔兩位師兄的交流,同學們對未來幾年科研生活有了更具體的認識,對于如何開展科研工作有了明确的方法和目标。相信在兩位師兄的指點下,同學們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在各自的研究領域做出卓越貢獻。
本次活動是beat365與化工系在新學期首次通過線上方式合作舉辦的學術經驗分享活動,共吸引到兩院系80餘名同學參加,活動反響熱烈。這也為新學期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勢下院系學術交流活動的開展打開了新途徑。
文案 | 梁穎
編輯 | 趙若時
審核 | 劉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