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研究院《材料科學論壇》學術報告
報告時間:2024年6月27日上午10:00
報告人:王淩飛教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
報告地點:清華大學逸夫技術科學樓B213陶瓷報告廳
邀請人:易迪老師
報告題目:四方Sr4Al2O7:一種用于制備高質量自支撐氧化物薄膜的新型水溶性犧牲層材料
報告簡介:
新材料産業是戰略性、基礎性、支撐性、先導性産業,是高科技發展的關鍵領域之一。從宏觀、中觀、微觀的視角來解析新材料産業的基本認知和發展情況,以及通過輸入和調研闡述新材料高質量發展的機遇和挑戰。創業是為了某種價值的一種修世、修身,但最重要的是修心。從創業的背景和生态開始給大家解析一下創業的全景圖、全過程,讓大家清楚創業的前期準備、基本認知、共性問題等。
過渡金屬氧化物薄膜異質結中的多自由度的耦合帶來了一系列衍生量子現象和豐富的功能特性,但薄膜/基底界面上的強共價鍵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氧化物電子學器件的實用化。針對這一短闆,基于水溶性犧牲層材料的自支撐氧化物膜的剝離和轉移技術近年來被提出并迅速發展,極大地推動了氧化物異質結、範德華爾斯材料和矽基半導體的集成和器件研究。然而,自支撐薄膜的水輔助釋放過程常常伴随着高密度裂紋的産生,顯著影響薄膜完整性,并導緻功能特性的退化。針對這一普遍性問題,我們開發了一種新型水溶性犧牲層材料:Sr4Al2O7。Sr4Al2O7具有四方對稱性,與多數鈣钛礦氧化物可以共格外延生長,顯著提升了剝離後自支撐氧化物薄膜的結晶性和完整性,使其無裂紋區域擴展到厘米級,且其功能性可以與外延薄膜相當。Sr4Al2O7為制備高質量自支撐氧化物薄膜提供了一種高效且普适的實驗手段,既有望推動自支撐氧化物薄膜新奇量子物态的進一步發掘,也可以提升這一體系在低維柔性電子學器件方面的應用潛力。
報告人簡介:
王淩飛教授現任職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研究中心, 博士生導師,國家創新人才計劃青年項目(2020年)和中科院“百人計劃”B類 (2019年)入選者。2013年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得凝聚态物理博士學位,2013至2015年在阿伯杜拉國王科技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2015年至2018年在韓國首爾國立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2018年至2020年于韓國首爾國立大學擔任助理研究教授。2020年3月加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主要從事鈣钛礦結構過渡金屬氧化物薄膜與異質界面中的新奇量子現象和功能特性研究。在Science、Nature Materials、Advanced Material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學術期刊共發表論文五十餘篇,論文被引4000餘次(Google Scholar),H因子24,3篇論文入選ESI高被引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