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當前位置: 首頁 > 通知公告 > 正文
清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研究院《材料科學論壇》學術報告:團簇酶與神經創傷

清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研究院《材料科學論壇》學術報告

報告時間:2023年5月23日 下午14:00

報告人:張曉東教授(天津大學)

報告地點:清華大學逸夫技術科學樓A205學術報告廳

聯系人:王秀梅老師


報告題目:團簇酶與神經創傷


報告簡介:

團簇酶是具有生物酶活性的、原子精度的超小(~2 nm)生物材料,在神經科學和影像醫學等領域有着廣泛的應用前景。在過去 10 多年裡,我們聚焦于“團簇酶與神經創傷修複”這一主題,針對神經創傷的臨床重大需求,通過 設計和研發各種團簇酶,實現對神經創傷的急性期、亞急性期和慢性期的幹預, 為臨床神經創傷的全病理周期治療幹預提供嶄新的思路。針對急性期的神經創傷,提出并設計了新一代人工酶—“團簇酶(Clusterzyme)”,其 具有超高的抗氧化活性,實現了對急性神經炎症和創傷的早期幹預。針對亞急性期的神經創傷,研發“多 酶活性”的團簇酶凝膠,其催化活性是天然酶的 20 倍,通過免疫調控實現亞急性期神經創傷的高效愈合。針對慢性期的神經創傷,設計“超穩”團簇酶及神經記錄電極,可有效緩解慢性神經炎症和改善神經認知功能;實現 12 個月的安全穩定記錄,是臨床電極的 6 倍。


報告人簡介:

張曉東,天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天津大學醫學工程與轉化醫學研究院副院長,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首席科學家,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項目獲得者,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學家”(Highly Cited Researchers),愛思唯爾(Elsevier)中國高引學者(2020-2022),天津市‘傑青’獲得者。畢業于天津大學理學院獲得博士學位,2013-2015年赴斯坦福大學戴宏傑院士課題組進行博士後研究。長期從事神經生物材料,納米生物醫學和光學成像,在過去幾年的工作中,以通訊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Science Advances,Advanced Materials 等刊物上發表論文100多篇。總引用次數超過10000多次。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和聯合基金等5項國家基金,獲得中國毒理學會優秀青年科技獎。


Copyright © beat·365(中国)唯一官方网站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beat365 逸夫技術科學樓 10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