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論壇
剛毅堅卓,砥砺拓新 | 清華大學第702期博士生論壇創業分論壇成功舉辦

4月30日,清華大學第702期博士生論壇暨beat365博士生論壇之創業分論壇在清華大學第四教室樓4402成功舉辦。特别邀請到8位校友嘉賓8支來自清華大學及兄弟院校的團隊參與此次論壇。beat365黨委副書記王炜鵬,beat365黨委研究生工作組組長李千出席論壇。

論壇主席劉勝楠緻主持辭。正值清華大學建校112周年,beat365也将迎來她的十周歲生日。自正式建院以來,beat365以剛毅堅卓為院訓,育大國之材;材料師生以頂天立地為己任,成時代之料;砥砺奮鬥十周年,碩果累累;展望奮進新征程,拓新不息。為彙聚創新型人才,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讓自主創新更廣泛地融入材料産業鍊和材料學科發展,由beat365主辦,新材料科技創新中心和材料研會共同承辦“秩年材料,面向未來”創業專場論壇。

今年在學院領導和校友的支持下,将會在校友理事會下成立新材料科技創新中心,面向全國材料高校的研究生,中心将會以“推動材料學科成果轉化”為導向,建立“校友和博士團成員高頻聯動”的創新指導體系,來構建起新材料輻射全理工類學科的産學研新格局,進一步推進實驗室新興技術的産業化,為全校有志于材料學科創新創業的師生及校友提供更為廣闊的學習、鍛煉和團隊展示的平台,讓自主創新更廣泛地融入材料産業鍊和材料學科發展。

特邀報告

本次論壇非常榮幸邀請到了李焦麗、賀靜、林赟、宋宇、宋源址、李嵘峰、施正、武玮等師兄師姐作為嘉賓,由李焦麗師姐和賀靜師姐帶來特邀報告。

1 《學術創業避坑指南》

李焦麗師姐,2016年加入清華大學技術轉移研究院,任技術轉移高級主管,負責綠色化工、新能源等領域的成果轉化工作,談判并完成逾200項技術許可、轉讓協議及技術出資項目,分享了《學術創業避坑指南》。她從學術創業在清、機遇與風險并存、資本角度看項目、學校對創新創業可提供的資源、實際案例等多個方面,向大家展示了學術創業中的點點滴滴。

2 《創業路上清華周邊的支持體系和成功案例》

賀靜師姐,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1994級本1998級碩、聖母大學電子工程系2005屆博,現任SEE Fund無限基金管理合夥人,負責基金的全面運營管理,已完成基金的首期募資及設立、團隊組建和項目的投資及投後管理。她分享了《創業路上清華周邊的支持體系和成功案例》,從為什麼要創業、無限基金與初創企業的關系、初創科技企業面臨的兩道鴻溝及跨越方法等方面指明了初創團隊創業的道路。

初創團隊報告

本次論壇邀請到了八支優秀創業團隊的創始人們,除了beat365的明星團隊,還有孵化于北京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化學、電子、車輛等兄弟院系、兄弟高校的項目團隊,和我們來一同發掘材料學科新的增長點,共同探索不同學科間交叉融合的方法、通過協同發展來共同解決産業界的實際需求。

劉隽甫代表“清皓普衆”彙報了《全國首創樹脂滲透陶瓷基齒科修複材料技術》;王優代表“百磨成鋼”彙報了《核級燃料包殼材料》;趙正源代表《清材檢測》彙報分享;趙明幽代表“斯威智感”彙報了《面向持續健康監測的可穿戴汗液傳感系統》;魏哲宇代表“清化紫晶”彙報了《POMS新材料綠色催化先鋒》;李子威代表《清纖科技》彙報分享;羅亮代表“清芯科技”彙報了《芯片級醫療微系統》。

各個團隊從行業背景、創業項目的特點、産品介紹、技術優勢、商業模式、公司規模與主要成員、公司規劃及願景等多個方面詳細介紹了他們的創業公司與創業項目。

每支團隊在彙報之後,校友嘉賓都給出了肯定,同時也從産品特點、技術優勢、技術壁壘與知識産權保護、生産方式、公司結構、公司發展規劃、市場行情等多個方面指出各個團隊目前存在的不足之處,從自己在行業内的多年經驗出發,給學弟學妹們提出了中肯獨到而又親切實際的建議。各支創業團隊和在場觀衆收獲頗豐!

頒獎與全場大合影

論壇的最後,基于各位嘉賓對各個創業團隊綜合情況的打分,評選出本次活動的優秀報告獎和最佳參與獎,并為獲獎團隊頒發了紀念獎品。

優秀報告獎:氫華能源、清材檢測、清芯科技、斯威智感、清皓普衆

最佳參與獎:百磨成鋼、清纖科技、清華紫晶

最後,在場嘉賓進行大合影,本次論壇圓滿結束。

創業專場論壇嘉賓簡介

林赟 beat3652007級校友,現任三一創投投資總監。曾就職于中核集團原子能院,從事核電站服役壽命評估,在核電能源領域擁有多年工作經驗。離開核電體系後,先後就職于和君資本、中信建投等機構,從事新材料及先進制造業股權投資工作。目前就職于三一創投,負責新材料相關領域的早期項目投資工作,主要關注天使至A輪投資機會。

宋宇 beat3652004級校友,現任君盛投資董事總經理。清華大學材料系本碩博,北京大學MBA。曾任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先進儲能材料及器件實驗室副主任,和君商學華南大區總監重點關注新材料、新能源領域早期項目投資。代表項目:中科國生、影目科技等。

君盛投資成立于2003年,是中國本土直接股權投資市場的先行者。成立二十年以來投資企業約140家,其中45家完成上市或并購。目前,君盛投資逐漸形成以85-90後年輕骨幹為一線管理決策力量、以早中期為投資布局重心的特色VC機構。圍繞大科技領域,聚焦能源、材料、光電、軟件四大方向進行投資和産業布局。

宋源址 SEE Fund 無限基金投資副總裁。北京科技大學beat3652013級博士,2017年于英諾天使基金擔任投資經理。2018年起在清華大學天津電子信息研究院擔任主管級投資經理,為院内科技成果轉化項目提供股權債權融資服務。2020年加入SEE Fund無限基金。

李焦麗 清華大學化學系2007級校友,現任清華大學技術轉移研究院技術轉移高級主管,國家技術轉移中部中心高級顧問,具專利代理人資質,德國馬普高分子研究所博士。曾在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開展研究工作,任副研究員,研究成果在Chemical Society Reviews,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Langmuir等期刊發表SCI論文40餘篇,授權專利6項。2016年加入清華大學技術轉移研究院,任技術轉移高級主管,負責綠色化工、新能源等領域的成果轉化工作,談判并完成逾200項技術許可、轉讓協議及技術出資項目。

李嵘峰 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光電技術研究所特聘副教授,博士生導師,柔性電子實驗室主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博士,清華大學博士後。北京斯微智感科技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總經理。參與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國家重點基礎研究計劃(97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面上項目等多項研究課題。研究工作涉及柔性電子材料和器件、腦機接口材料及器件、瞬态安全器件等方向,擔任多家SCI期刊審稿人和投資機構項目評審專家。

施正 beat3652004級校友,甯德時代高級投資總監、宜春時代常務副總經理,曾任中國五礦集團擔任南非五礦總經理,中國電建集團,新加坡電建總經理,甯德時代投資總監,宜春時代常務副總經理。

賀靜 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1994級本1998級碩、聖母大學電子工程系2005屆博,現任SEE Fund無限基金管理合夥人。賀靜博士在信息技術領域擁有十餘年的中美創業與投資經驗。曾就職于Seagate Research,清華大學信息技術研究院等,并創立深圳小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2015年起,先後在中金甲子、北京平長投資中心、先風創投等機構擔任投資顧問與合夥人職位。目前擔任華控電科(天津)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無限基金SEE Fund管理合夥人,負責基金的全面運營管理,已完成基金的首期募資及設立、團隊組建和項目的投資及投後管理

創業專場論壇團隊

氫華能源

氫華新源孵化于清華大學車輛與運載學院汽車安全與節能國家重點實驗室,是氫能社會和零碳社會願景下聚焦于提供燃料電池全生命周期服務平台的高科技企業。氫華新源團隊核心成員均來自清華大學,在氫能與燃料電池領域具有豐富的研發和産品經驗。氫華新源依托十餘年燃料電池相關核心技術積累,自主研發了燃料電池電堆膜電極多參數檢測設備、電堆氣體分配檢測設備、寬域引射式氫氣循環系統和車載故障診斷智能終端,并在此基礎上建設燃料電池全生命周期精細化數據平台和燃料電池檢測服務平台,面向燃料電池全産業鍊提供研發支持、數據挖掘及檢測服務,從生産研發端、應用過程端和故障維修端為燃料電池保駕護航,解決燃料電池壽命和成本痛點,推動燃料電池行業更高質量發展。

清皓普衆

清皓普衆(Kingcera)成立于2022年8月,由清華大學博士團隊領銜創建,首席科學家為beat365教授,依托beat365、新型陶瓷與精細工藝國家重點實驗室等科研平台,以先進的生物醫用材料研發技術為驅動,緻力于将創新的複合材料技術應用于齒科修複、種植體、骨關節、3D打印生物材料等場景,推動醫療器械行業創新升級,助力人類美好健康生活。公司生産及研發基地超5000平米,集産品研發、生産、銷售、服務為一體,并完成千萬級天使輪融資,是國内唯一具有樹脂滲透陶瓷類齒科修複材料技術的企業,與國外同類型産品具備價格優勢并實現性能的提升,解決國内齒科修複材料行業的“卡脖子”問題。目前以氧化锆為主的陶瓷材料廣泛應用于齒科修複,然而陶瓷的硬度和彈性模量明顯高于原生牙釉質和牙本質,易導緻原生牙齒的磨損,且由于陶瓷材料的脆性對微裂紋敏感,修複體失效的情況也常常發生。另外陶瓷材料加工流程複雜,加工成本高且周期長,醫院及患者需要長時間等待。

清皓普衆在國内首創了聚合物/陶瓷雙相複合材料制備技術,經過近十年的研發投入,樹脂滲透陶瓷的生産工藝及性能不斷疊代,截至目前是國内唯一一家掌握高性能樹脂滲透陶瓷複合材料制備技術的企業,産品性能在國際上處于先進水平。

百磨成鋼

百磨成鋼團隊(北京優創高科科技有限公司)旨在研發高強度高耐腐蝕的特種鋼材——氧化物顆粒彌散鋼。該鋼種憑借其優異的性能可以廣泛應用于航空發動機燃燒室内壁、熱管堆蒸汽管道内壁、化工廠運輸管道内壁、核反應堆燃料包殼等領域,具有十分廣闊的應用前景。公司創始人王優博士為牛津大學和北科大聯合培養博士生,常年緻力于高強耐腐蝕特種鋼材的自主研發。作為材料學領域的95後女博士,擁有 授權發明專利2項,PPH專利1項,發表SCI論文7篇,EI論文1篇。公司核心團隊由來自牛津大學、美國喬治華盛頓商學院、德國卡爾魯斯厄研究中心等海外頂尖學府的碩士博士組成。專家顧問團隊由享譽海内外的知名專家,包括北京科技大學周張健教授、牛津大學Sergio Lozano-Perez教授以及Wenyue Zheng教授組成,為項目的專業性持續助力。公司已經獲得天使輪融資500萬人民币,并收到北京中關村、重慶市經開區、張家港經開區等多地政府的入駐邀請,加速企業孵化,助力企業成長。

斯威智感

北京斯威智感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和核心技術團隊來自于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由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孵化。公司深耕動态體液檢測技術,緻力于為用戶提供準确、實時和連續的體液傳感系統和解決方案,實現身體生理信息的可視化呈現、智能化分析和數字化管理。目前正在進行可穿戴式高性能人體汗液傳感系統工程化開發。該技術由公司聯合斯坦福大學共同研發,可實現對人體微量汗液中各種物理參數和化學成分的高靈敏度檢測,從而提供對人體電解質丢失狀況、身體水合狀态以及運動損傷風險等多維度信息的實時監測及動态分析,在健康檢測和運動監測領域具有重要的潛在應用。公司已經收到來自可穿戴設備和戶外運動設備廠商、國家運動隊以及臨床醫生等下遊用戶的産品對接需求。同時,公司受到多家投資機構跟蹤和關注,正在進行融資對接和推進工作。

清化紫晶- POMS

新材料綠色催化先鋒

清化紫晶(北京清化紫晶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是由清華大學多院系的優秀研究生們組建的一支科技創新創業團隊,于2022年11月11日創建,創始人兼CEO為清華大學學生領軍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計劃第十期學員,化學系博士生魏哲宇,COO為清華教研院博士生童瑤,CTO為清華化學系博士生肖維新,CMO為清華新傳碩士生羅弋翔。核心技術團隊由7名理工科博士生組成,專家顧問團現有院士、傑青、正副教授及行業協會領導、企業高層共47人。清化紫晶起點高,實力強,自主研發的POMS新材料合成技術在領域内極具權威性和影響力,公司目前由清華同方孵化、清華X-Lab培育,是一家對标國内外一流的科技賦能型企業。清化紫晶專注于開發各類新型POMS材料及相應體系的綠色催化工藝,緻力于推動前沿科研成果産業化落地,助推底層工藝革新,為社會進步發展貢獻清華人的綿薄之力。

清芯科技-芯片級醫療微系統

清芯科技緻力于打造基于先進微納制造的關鍵核心醫療器件,産品技術整體難度高、自主可控、成熟度高,可實現高精核心醫療器件的國産替代和量産。進入市場後,為國家關鍵高精度醫療器件突破技術瓶頸,填補國内市場空白。團隊采用微納制造工藝實現電容式MEMS換能器的大規模陣列、高精度和低成本的制造,克服了傳統壓電超聲換能器在大規模陣列制造方面的瓶頸,不僅滿足智能電子設備中生物識别超聲指紋成像系統和便攜式醫用超聲成像設備的需要,還滿足國家信息安全的要求。此外,基于3D超聲波芯片的第三代生物安全指紋傳感器,實現高密度陣元集成制造,相較于第二代指紋傳感器,可不受液體和油脂的影響,同時能夠獲取真皮層以下的活體生物信息,從而大大提高了信息安全性。該項目的手持式超聲儀也是一項國際領先的突破性技術,用芯片上的超聲改變現有醫療模式。相較于傳統超聲儀體積大、笨重、價格昂貴,隻适合在醫院使用,必須人工診斷,而且身體不同部位需要采用不同探頭進行探測的特點,該項目的手持式超聲儀首創國内的單一探頭全身通用模式,結合手機APP,通過5G網絡,實現人工智能精準高效診斷。同時,手持式超聲儀不僅适用于社區醫院、鄉村診所,還能走進千家萬戶。

beat365始終秉承“剛毅堅卓”的院訓,緊扣國家需要,勇立學科前沿,砥砺奮進,拓新不息。瞄準材料科學前沿發展和國民經濟主戰場,圍繞國家重大需求開展研究工作,注重學科交叉創新,在“新型信息功能材料、新型能源材料、環境友好材料、再生醫學及仿生材料、極端條件材料”等有特色、在國内外有影響力的研究方向中做出了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也希望各位校友導師和優秀的朋輩們持續關注beat365的産學研工作,關注新材料科創中心接下來的活動,感謝各位校友的支持。

Copyright © beat·365(中国)唯一官方网站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beat365 逸夫技術科學樓 10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