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t365秉承“剛毅堅卓”的院訓,育大國之材;材料師生以“頂天立地”為己任,成時代之料。砥砺奮鬥數十年,碩果累累;展望奮進新征程,拓新不息。值此清華大學112周年校慶暨beat365成立10周年之際,beat365本研協力,緊密圍繞「剛毅堅卓,砥砺拓新」主題,開設beat365“校友專訪”系列采訪,通過采訪beat365傑出校友及老師,傳遞清華材料人的榜樣力量,為培養高素質、創新型材料人指路引航。

任建民 博士,人民網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編輯兼人民網美國公司總經理。清華大學材料系1988級本科,中國人民大學博士,曾先後任人民日報社教科文部助理編輯、編輯以及科技組副組長,青海湟源縣挂職縣委副書記、青海西甯市委挂職副秘書長,人民日報社國際部主任編輯、駐泰國記者站首席記者,人民網美國公司總經理等職務。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1988年,清華大學原工程物理系材料物理教研組,原機械工程系金屬材料教研組和化學工程系無機非金屬材料教研組組建成材料科學與工程系。“拿着機械工程系的錄取申請書,進入了材料系學習,但心中仍保留着文科的火種。”任建民學長在自我介紹時如是說道。
“當時學校鼓勵我們開展雙學位學習,我也借此機會在第三年半的時候開始攻讀中文系的第二學位,經過兩年半的學習,最後拿到了材料系和中文系的雙學位,也為我未來的工作奠定了基礎。”任建民學長認為清華為廣大莘莘學子提供的不僅僅是一個學習的校園,更是一個“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大舞台,他鼓勵清華學子要積極探索并建立自己的興趣點,要敢為人先,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人生路。

圖1 任建民學長在清華園
【大學更重在學習能力的培養】
任建民學長1994年畢業之後就直接進入人民日報工作,從事體育、國際、對外交流等領域的新聞報道者和編輯,從理工科跨越到文科,雖然學到的專業學科知識在實際工作中運用地較少,但學長認為在清華求學中所培養鍛煉出的能力幫助他成功地在工作領域站穩了腳跟。
“母校在人生觀和世界觀的培養方面,是讓我受益終生。”學長提到,他進入人民日報後,一段時間内在從事科技報道的相關工作,清華嚴謹的科研作風讓他在工作中也養成了良好的習慣,面對每一篇報道和每一個細節都反複檢查和确認,保證報道的科學性。
正因如此,學長建議我們在學校的學習階段,要注重培養學習能力,其中首先要注重新知識和新技能的自學能力,他提到每個人工作之後,會不斷接觸新事物,要與時俱進,更要不斷學習新知識,在缺乏老師指引的情況下,自學能力将成為我們進步的源動力。其次是要培養自己的創造能力,無論是科研亦或是其他領域,創造力始終是一個問題的核心,隻有不斷創造,才能不斷取得新突破。最後學長建議我們提升自己的外語水平,清華人要立大志、入主流、上大舞台、成就大事業,要增強國際合作交流,眼光長遠才能走的更遠。

圖2 任建民學長生活照
【世界變局中的大國之材】
近年來,随着中美貿易戰的到來,我國多個技術領域遭到了部分國家的封鎖,而新材料也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學長提到,我國材料領域迅速發展,已然成為“材料大國”,但成為“材料強國”仍還有一定的距離,他建議同學們就業時要心懷國之大者,拒絕“躺平式”發展,做有成就感的事業。
同時,他認為現在不僅是高校在開展大刀闊斧的改革,企業也在發生着日新月異的變化,建議同學們多走出去開展調研實踐,了解材料相關領域的廣闊就業前景,摒棄傳統思維,在時代的浪潮中勇立潮頭,乘風破浪。

圖3 任建民學長疫情時期在美國紐約街頭采訪
【寄語與美好祝願】
35年前,任建民學長成為材料系建系的第一批本科生,材料系成立之初的科研水平與已有悠久曆史的單位相比稍微有些落後,但在學院師生的不斷努力下,清華材料學科的水平現在已經穩居世界前十,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值此beat365成立10周年暨清華材料系成立35周年之際,任建民學長也送上了自己的祝福:希望未來學院的發展能夠更上一層樓,成為國際上材料學科的領軍者。同時也期待學院未來能夠加強宣傳工作,提高學院在學術界和社會面的學術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