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新聞
當前位置: 首頁 > 校友之家 > 校友新聞 > 正文
第七期校友專訪|專訪beat36505級優秀校友王思泓

編者按

自1988年建系以來,beat365穩步發展,清華材料人砥砺奮進奉獻始終。值此建黨100周年和清華大學110周年校慶即将到來之際,beat365宣傳中心、研究生團總支、研究生會等多個部門聯合,緊密圍繞「強國有材,校友榜樣」主題,開設beat365“校友專訪”系列采訪,通過采訪beat365傑出校友及老師,傳遞清華材料人的榜樣力量,為培養高素質、創新型材料人指路引航。

 

校友專訪︱王思泓

7 

2009年,清華大學材料系獲得學士學位

2014年,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材料系獲得博士學位

2015-2018年,斯坦福大學化工系從事博士後研究

2018年,加入芝加哥大學普利茨克分子工程學院,擔任助理教授

王思泓上榜《麻省理工技術評論》2020年度35名35歲以下“世界傑出青年創新家”,上榜理由為“他開發的可拉縮微芯片使各種新設備成為可能”。


柔性電子的廣闊前景

微芯片通常是在脆性的矽晶體上經過刻蝕等加工而成,意味着如果拉伸或者彎曲它們,分子結構就會被破壞,導緻性能大幅下降。在此之前,也有人造出不那麼脆弱的電路,但代價通常是犧牲芯片的性能,而王思泓學長則開發出了新的制造技術,造出可拉伸、可彎曲的電路,同時在性能表現上與普通的半導體電路同樣出色。

“我做的方向主要是柔性電子,特别是用高分子材料來制造與人體長時間多維度兼容的電子器件。”王思泓學長在自我介紹時如是說。如果這種可拉伸、可彎曲的電子器件得以量産,醫生便可獲得人體許多生理信号的實時數據,從而使許多疾病的及時治療與預防成為可能。此領域研究在醫療健康方面有着十分廣闊的前景。

植入人體的柔性器件自然涉及到臨床試驗等許許多多的環節,被問及柔性器件的研發周期是否會過長時,王思泓學長表示:“任何技術的發展我們都需要給予一定的耐心,不可能一蹴而就。”學長繼續解釋:“但柔性電子器件的應用是十分廣泛的,因此不同方面的研究周期自然也是不同的,一定會有長有短。”

王思泓學長在介紹中提及柔性電子的應用前景十分廣泛。但他也表示,“目前柔性電子的具體應用比較少,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沒有産品面世。目前該領域的應用還隻是存在于人們的想象和預測之中,除了醫療的用途,柔性電子器件還可以用于制造可穿戴設備等。随着科研進度的發展,相信柔性電子的應用也會越來越多。”


瓶頸與挑戰——尋找合适材料

談及柔性電子與産業化之間的距離,王思泓表示,最主要的還是技術上的挑戰。目前柔性電子的發展還處于比較早期的階段,介于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之間,離産業化還有很大的距離。

王思泓說:“其中很大的一個瓶頸就是缺乏合适的材料。比如說我希望有一種柔性類似皮膚的器件,然而我們沒有合适的材料來構建這種器件。我們現在甚至都不清楚材料的何種物理/化學結構有利于類似性能的産生。要想回答這些問題,需要進行大量基礎科學的工作。待到這些問題解決之後,柔性器件的産業化才成為可能。”

王思泓表示,傳統電子材料都是無機材料,這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案例;用于制造柔性電子的材料主要有兩個性能的要求:有柔軟的機械性能、生物兼容的化學性能(能夠生物化學反應,化學本質盡量貼合人體)。人體最主要的具備生物功能的材料都是高分子類的,因此最有希望達到兼容性的方案是采用高分子材料;傳統的高分子材料基本都不具有電學性能,因此需要将能帶設計融入到高分子中,此外還希望高分子在機械和化學層面上貼近生物組織的特性。即要求高分子保持無機材料的性能,并實現高分子與人體的生物相容性。


本科生科研二三問

王思泓學長與同學們年齡較為接近,采訪組向學長咨詢了許多學習科研以及未來發展方向等方面的問題。

對于本科生階段的科研,王思泓學長建議本科生要将眼界放寬,不要将精力隻置于某一小的方面,而應緊跟前沿知識,提高基礎能力,以培養自身的科研素養。

目前正是八字班同學進組的高峰期,許多同學對于如何選擇科研方向有着不小的困惑。王思泓學長認為,選擇科研方向,要從三個方面入手。

首先我們應對所選方向存在着強烈的興趣。

所選的方向應具有廣闊的前景:發展相對早期的領域一般會充滿着更多的創新機會。

我們所選的方向最好能夠具有一定的綜合性與交叉性。我們可以借此培養自己的綜合能力,這對本科生而言十分寶貴。

有的同學已經選定了自身心儀的科研方向,然而卻不知該如何有效地學習該領域的知識。對此,王思泓學長認為在獲取知識的道路上,自學十分重要。我們可以選擇一些相應的課程,進而去查詢相應的教科書以及前沿文獻,并截取相關部分重點學習。

Copyright © beat·365(中国)唯一官方网站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beat365 逸夫技術科學樓 10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