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 年參加非你莫屬節目

2005 年參加中日韓博士生論壇于日本街頭2005 年參加中日韓博士生論壇于日本街頭

2006 年挑戰杯科展

金融灣新三闆推介會廣告牌
【憶及大學時光,總有一些人的身影最先浮現在你的腦海。他們曾引導你為人處世,留下不可磨滅的重要影響。今天要講的,便是這樣的故事。】
校友介紹
王玉泉,1998 級材料系校友。創立金融灣北京投融有道科技有限公司。
從 18 歲到 28 歲,我人生的黃金十年都在清華材料系度過。98 年夏天,父親陪着我在火車上站了二十多個小時,從甯夏的小山溝來到了五彩斑斓的北京。2008 年畢業時,我得到了三本畢業證、三本學位證、幾篇影響因子還不錯的 SCI 論文,擁有了一幫情同手足的兄弟,還迎娶了一位材料系的同窗。但我更看重的,是材料系師生在為人處世方面對我的長期指引。
清華十年對我影響最大的人當屬我的導師張政軍教授。博士三年級時,我将前面一年多的科研工作進行了整理和分析,提出了一個比較新穎的觀點,并在實驗中得到了很好的數據驗證。于是我信心滿滿的很快撰寫了一篇論文,準備盡快投稿,然後開心回家過年。我記得很清楚,我是晚上 12 點把論文發到張老師郵箱的。當時張老師正在外地出差,沒想到張老師很快就回複郵件我說明天給我意見。第二天晚上 12 點,我收到了張老師發給我滿滿三頁的修改意見。當我加班加點三天改完後,本想着終于可以輕輕松松回家過年後,張老師又發來了三頁修改意見,并建議增加實驗設計,我從中深刻認識到了導師的嚴謹和細緻!最後,這篇論文反反複複,修改了十來輪,和初稿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張老師後來告訴我,「論文是科研人員的臉面,論文寫得不細緻的人,科研一定不嚴謹。」改完這篇論文,感覺頭發都白了不少,不過這篇論文最終被知名學術期刊 ACS Nano 接收,SCI 影響因子高達 14。取得這樣的成果,我必須感謝張老師的嚴謹治學。在日後從事的行業研究工作中,這種嚴謹也讓我很快得到了公司領導和客戶的認可。
2013 年我辭職創業,創立一家互聯網金融公司——金融灣,緻力于為個人和中小企業提供包括資産管理、融資服務、金融信息服務等一系列金融産品和信息的整合服務。
金融行業是一個充滿誘惑的行業,太多優秀的精英倒在了誘惑面前。在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發展過程中出現了很多問題,大多是由于從業人員為了追逐高額利益,鑽監管漏洞,傷害了客戶和投資人的利益。「我在創業的過程中,每當遇到利益誘惑時,都會去思考,這麼做是否對得起清華對我的培養,是否符合清華的校訓。」堅持自己的原則做事,确實讓公司損失了一些賺「快錢」的機會,但我始終感覺很踏實,大概也是基于這一點,目前公司得到了多家上市公司和知名機構的投資,這也算是社會對我們清華材料人的認可吧。
在清華的十年,我也和大部分清華在校生一樣,總是喜歡對學校裡的各種問題罵罵咧咧。離開後,才知道那是多麼珍貴的十年,如果能夠重來,我一定會更加珍惜在清華的每一分鐘,細細品味清華的每一絲氣息,讓自己成為一個更加純粹的清華人。
為人處世,是貫穿終生的重要課題。在這裡,身為材料人、清華人,我們學到的不僅有知識,還有嚴謹而正直的品格;我們認識的不僅是學校裡的良師益友,更是漫漫人生路上的指引者。
步入 21 世紀,随着 BBS 的流行,我們有了更多機會和途徑結識新的友人,很多一起“灌水”的夥伴也在回憶中占據重要地位。在校園 BBS 與他人交流的經曆,注定是一代材料人乃至一代清華人難忘的回憶。
下期「我的材式記憶」中,我們将聆聽一位校友對「BBS」的回憶,那是一片與當下生活大有不同的天地。
策劃 / 冉 銳
徐 虹
撰稿 / 王玉泉
圖片來源 / 王玉泉
編輯 / 葉志明